特校被扣数百万经费,别让“保证权益”流于空谈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快评
原创2025-09-09 01:55

近日,有江苏徐州网友向媒体反映,当地的彭城培智学校是一所主要接收义务教育阶段智障儿童的特教学校,近几年却被迫以“校外培训机构”的身份维持运行,办学历程异常艰难。2020年初,该校生均经费被突然停发;2021年10月,学籍录入权限也被取消。此后,新入校的学生始终未能获得正式学籍,被拖欠的生均经费总计已达409.8万元。

根据江苏省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相关政策,普通小学、初中每生每年公用经费标准分别为700元和1000元,而特殊教育学校应按普通同级学校生均经费的8倍或以上予以拨付。尽管因历史原因,彭城培智办学证上注明为“非学历教育”,但事实上该校一直开展的是“学前班至初中阶段的弱智儿童全日制教育”。2001年,该校在教育部完成相关备案,2013年教育部推行全国中小学电子学籍系统,该校也被同步纳入统一管理。也就是说,多年来各级教育部门始终将其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特教学校实施管理,这一点并无争议。

校方曾于2018年后多次向教育部门反映,希望更正办学性质,却始终未能如愿。更令人不解的是属地徐州泉山区教育局谎称相关经费没有下拨,事实上泉山区财政局早已将相关经费拨付。教育部门此举意欲何为?

为实现权利救济,学校不得不多次提起诉讼,然而当地教育部门仅口头答应却几乎未见实质性推进,甚至将事态进一步升级,开始停发教材、收回学籍录入权限。徐州市泉山区教育局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正与学校积极沟通,并强调其初衷与校方、家长一致,“都是尽最大努力去保证孩子们的合法权益”。然而,自2021年学校第二次提起诉讼至今已四年,为何教育部门仍迟迟未解决问题,法院也迟迟未作判决?

事实上,这里面的是非曲直并不复杂:教育部门罔顾该校属义务教育阶段特教学校的事实,消极应对换证申请、停发补助、收回学籍管理账号,严重妨碍学校正常行使学籍管理权。试问,教育部门依法行政的原则何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又体现在哪里?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2018年,彭城培智学校的管理权由徐州市教育局下放至泉山区教育局。这是否意味着该校由市属转为区属?而按生均公用经费分摊的惯例,学校主管级政府通常需承担主要支出责任。

我们无法断定扣发经费是否出于“节约开支”的考量,但无论如何,身体或智力存在障碍的儿童,其受教育的合法权益不该残缺、不容削弱。当地教育部门“尽最大努力保证孩子的合法权益”的表态,不能流于空谈,而应该付诸到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去。

文|墨攻

编辑:陈邹心怡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