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广东人,归来贵州胃!粤黔协作背后,这些秘密藏不住了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政务
原创2025-09-08 23:05
图片

来自贵州贵阳的陆小姐,在广东学习生活已有12年。当年从贵阳到广州,要坐十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她依稀记得2013年考入中山大学时的求学场景。

而在陆小姐入学一年后,假期往返贵阳和广州的旅途,就上演了一番“时空折叠”。

2014年12月,全长857公里,北起贵阳南至广州的贵广高铁通车;2025年1月,贵广高铁再次提速,贵阳至广州最短运行时间缩短至3小时38分。

图片

贵广高铁。

不断重塑时空格局的粤黔两地,翻开了合作的新篇章。

近日,广东省党政代表团赴贵州考察并举行粤黔东西部协作联席会议。从1996年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到东西部协作,再到2021年新一轮粤黔协作关系正式建立,广东与贵州已“牵手”29年。

近年来,两省协作水平不断提升、合作领域持续拓展,两地居民交往也日益频繁、情谊渐深。

A级景区免门票!广东“身份”畅游贵州

粤黔两地同饮一江水,随着新一轮协作不断深入,旅游也成为了两地间重要的沟通纽带。

家住广州的邓女士,对贵州夏季的凉爽气候流连忘返。“每年至少去贵州三次,有时甚至不会等到假期。”便捷的交通,让她和先生在周末就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贵州之旅。

近年来,贵州对广东游客可谓是诚意满满。2024年,贵州发布《2024年贵州文旅“四免一多一减”优惠活动方案》,其中,明确表示,当年广东省居民凭有效身份证件可享受贵州全省国有A级旅游景区门票免费优惠。

图片

贵州兴义市的万峰林。

据相关方面统计,在贵州推出A级景区“免门票”政策后,2024年吸引了大湾区游客超6000万人次。而据贵州文旅相关工作人员透露,今年很多耳熟能详的景区仍延续了“免门票”政策。

今年暑期,贵州铜仁热闹了起来。来自广东的朱先生一家,沉浸在当地的山水与民俗之中——乘坐缆车一睹梵净山的云海、入住江口云舍村的民宿、领略传统石磨技艺、畅行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朱先生一家精彩纷呈的旅程,正是由广东旅游平台规划的精品路线。

据媒体报道,今年7月,粤黔协作广州工作组携多家广东旅行社赴毕节、安顺等地调研农文旅项目,百里杜鹃、云山屯、三都赛马场等优质旅游资源受到关注。相关旅游平台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加大对贵州生态、民族文化、非遗项目的宣传推介,吸引更多广东乃至海内外游客来贵州观光旅游。

消费帮扶,黔货出山!“潮汕牛”竟是“贵州产”

近年来,随着粤黔两地协作不断深入,广东人到贵州的商旅活动不断增加,贵州人前往广东求学就业也更加便利。

“出发广东人,归来贵州胃!”谈及为何每年会多次赴黔,邓女士坦言,自己和家人已经被贵州美食圈了粉。“辣子鸡、糯米粉、肠旺面、铁签烤肉……”邓女士对贵州美食如数家珍。

在一次前往广州的旅程中,来自贵阳的吕先生他发现广州的各大商场里,贵州菜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广州的朋友告诉我,这边有很多贵州人,也有很多人广东人其实很喜欢贵州菜。吕先生告诉记者,这一现象让他嗅到了商机。

2024年,吕先生在广州天河区核心商圈,开了一家贵州烤肉店,并为小店起了一个含黔量很高的名字——“黔城市井”。近期,吕先生告诉记者,在广东创业一年多后,自己这家贵州小吃的分店也即将开业。

图片

潮州牛肉丸,取材贵州黄牛肉。

在广东,人们对潮汕牛肉火锅的热爱溢于言表。鲜为人知的是,潮汕牛肉大多产自贵州——贵州黄牛肉,以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在广东的牛肉消费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除了黄牛肉,近年来,在粤黔协作下,广东广阔市场与贵州特色产品正深度绑定——思南黄牛拿下“供港澳活牛养殖场”资质,直供港澳餐桌;531个大湾区菜篮子基地、73个“圳品”认证落地。据了解,2021年至今,已有953.91亿元黔货通过广东市场走向全国。

今年,在“黔货出山·八仙过海”2025年粤黔协作帮扶促消费活动中,152家粤黔企业成功签约,达成15.01亿元产销对接协议。

“黔电”下珠江,“粤数”上云端

保障广州三分之一的用电量、每年为广东碳减排2400万吨……这是“黔电送粤”成绩单的一部分。

近年来,蕴藏丰富水电火电资源的贵州,与经济活跃且用电需求日增的广东,在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不断互补的过程中不断“来电”。

2000年,“黔电送粤”工程起步,彼时的年送电量仅为35亿千瓦时。到了2020年,这一数字来到了历史最高的500亿千瓦时,较工程起步时增长了14倍之多。

这一跨越,得益于500千伏“五交两直”输电通道建设——这一通道如同电力的高速公路,将贵州的清洁能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广东。

据此前媒体报道,以乌江水电为例,其作为“黔电送粤”的重要组成部分,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每年可向广东输送超过20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有观点认为,这不仅优化了广东的能源结构,也为贵州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图片

近年来,“云上贵州”算出蓬勃生产力。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除了“来电”,粤黔之间亦共同解答着一道道“算数”题——“东数西算”“粤数上云端”加速进行。人眨眼一次是100至400毫秒,而从贵阳到广州、深圳的数据传输仅需10毫秒。

据了解,2023年,贵州建成全球首条400G算力通道,创造了“贵州速度”。如今,贵阳至深圳间弹性带宽通道已经开通,“东数西算”南部数据大通道也正加快建设。

当前,“云上贵州”正为“广东算力”提质赋能。近年来,中山大学、华为、腾讯等广东头部高校、企业争相在贵州布局“算力”项目。

作为“东数西算”工程的战略支点,贵州是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且数字经济增速连续9年位居全国前列,正是承接广东算力需求的不二选择。

据此前媒体报道,在智能算力领域,总部位于广州科学城的广电五舟,已在贵州贵安新区打造了占地约5000平方米的智造基地,基地内先进生产线可适配多技术路线生产需求,这也为全国智算产业提供了稳定的算力支撑。

统筹:南都N视频记者 陈杰生 吴璇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朱唯信

出品:南都政务新闻部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