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上的疙瘩越来越大,走路都费劲……17岁确诊痛风,24岁已全身长满大小不一的结石。七年忽视,果糖成瘾,高尿酸血症悄然侵蚀他的关节,也敲响了痛风年轻化的警钟。
24岁的阿轩(化名)在广州和平骨科医院痛风专科门诊露出四肢时,连医生也为之震惊——他的肘部、前臂、足背、脚趾等处布满了隆起的痛风石,大者如土豆,小者如鸽蛋,关节严重侵蚀,行动不便。谁也想不到,这位年轻人已有7年痛风病史,而这一切,竟与他每天喝两三杯奶茶、把饮料当水喝的习惯密切相关。
17岁确诊痛风,年轻患者忽视医嘱酿恶果
7年前,阿轩还在读职高,经常与同学“PK”喝大瓶可乐,游戏输了的人要被罚喝。就在那时,他突然遭遇了第一次痛风发作——脚趾剧痛,无法行走。
尽管被确诊为痛风,年轻的阿轩并没有把医生“控制饮食、规范治疗”的嘱咐放在心上。“疼就吃止痛药,不疼就照常玩。”他回忆道。五年多前,他身上开始出现小包块,被诊断为痛风石,但他依然拒绝服药,含糖饮料照喝不误。
“这次发作前,我每天要喝两三杯奶茶。”阿轩坦言。直到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疼痛难忍,他才意识到必须寻求专业治疗。
果糖饮料加速尿酸沉积,全身多关节遭侵蚀
广州和平骨科医院张建主任指出,阿轩的病情严重程度令人痛心,根源在于长期不规范治疗和不良饮食习惯。
他解释,可乐、奶茶等饮料中含有大量果糖,果糖不仅促进体内尿酸生成,还会抑制尿酸排泄,双重作用显著推高尿酸水平。长期高尿酸导致尿酸盐结晶析出,沉积在关节、软骨、肌腱等软组织中,逐渐形成痛风石。
“这些结石不仅破坏关节结构,导致畸形和功能障碍,还可能压迫神经、损伤皮肤,甚至引发感染和溃疡,严重危害健康和生活质量。”张建主任说。
手术清除“土豆”大小结石,分期治疗挽救功能
由于阿轩全身痛风石数量多、分布广,并已侵蚀多处骨质,医疗团队决定为他实施分期手术。首次手术重点清理右侧肢体,包括右肘、前臂、右足踇趾、第四趾、足背和足跟等多个部位。
术中发现,其足背上最大痛风石达9×4×4厘米,形如土豆,质地坚硬、活动度差,右足背外侧及趾间关节已被结石占据,骨质明显受损。经过三个小时精细操作,医生成功清除结石,并对受损肌腱进行修复和松解。
一个月后,阿轩又接受了皮瓣移植手术,修复右足背的皮肤缺损。未来他还将接受左侧肢体痛风石清除手术。目前,其右侧关节功能已显著改善。
痛风日渐年轻化,专家呼吁控制饮食与规范治疗
张建主任强调,痛风已不再是“老年病”,近年来年轻患者显著增多,与高糖饮料消费、不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他提醒,预防痛风及痛风石的关键在于控制尿酸水平。年轻人应避免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和高果糖饮品(如奶茶、可乐、果汁饮料),多喝水、规律作息、适度运动,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一旦确诊痛风,必须遵医嘱规范治疗、定期检测尿酸,切不可忽视病情,等到长出痛风石、关节受损才后悔。”张建主任说。目前阿轩正在康复中,他也以自身经历成为许多年轻患者的警示。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温玮 通讯员 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