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万+经营主体!从这些故事,看懂广东为何断崖式领先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政务
原创2025-09-09 18:54
图片


近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全省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2000.19万户,较2024年末净增95.31万户,占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经营主体总量稳居全国第一,广东亦成为全国首个企业数量突破900万户的省份。仅仅八年的时间,广东经营主体从千万数量级再度跃升。经济第一大省,活力依旧!

什么是经营主体?经营主体是自负盈亏的经济单元,如果把经济大省比作一个生物体,那么经营主体就是里头每一个或大或小的细胞——它们共同组成了肌体的活力和能量。而经营主体多寡,则是经济晴雨表的表征,也侧面印证了区域的“人气”“财气”。

2000万+经营主体是一个什么概念?以202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28亿人计算,相当于平均每6个人中,就有1个是“老板”。这一数据不仅在省域之间断崖式领跑,在国际上也能“掰掰手腕”。

改革开放以来,领风气之先的广东一直是承载致富梦想的地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广东何以盛产“老板”?原因显而易见——政策给力、机会多、发展好,这三个要素共同形成了具有广东特质的营商环境和创业气候。这背后,与广东一直葆有的务实、创新、开放、包容精神紧密相关。

务实

传奇流水线女工缔造千亿科技巨头

在广东,每一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新经营主体诞生。截至2025年9月3日,广东经营主体较2024年末净增95.31万户,日均增加近4000个。

从个体户到小公司,再到大企业,广东这片热土上,务实的基因贯穿始终,孕育了无数创业者的梦想,也蕴藏着无数平地起高楼的机遇。

2025年3月,福布斯中国2025杰出商界女性100榜单出炉,孟晚舟、董明珠等一众明星女企业家名列前茅。然而,已经连续三年登顶榜单首位的王来春,比起她的企业——立讯精密,似乎没那么引人注目。

图片

位于深圳宝安的立讯高端精密智能模组基地。

从流水线女工到科技巨头,王来春在广东走出了一条传奇的创业之路。

1988年,富士康进入大陆市场,落地深圳。同年,21岁的王来春怀揣着梦想进入富士康海洋电子插件厂,成为富士康在大陆招聘的首批流水线工人。

“别人都走了,她还留下来工作。”一位老工友回忆道。一个夏天过去,70%的同伴受不了艰苦环境离开了枯燥的车间,而王来春却选择了留下,甚至在下班后主动加练。

此后十年间,王来春从流水线工人一路晋升至管理数千人、年薪几十万的课长。而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深圳,市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2万元左右。

1999年,王来春从富士康辞职创业,筹款收购香港立讯;2010年,立讯精密登陆深交所,王来春身价飙升至23亿;2011年后,相继通过控股昆山联滔电子、苏州美特,切入苹果iPad连接线供应链、拿下AirPods订单;2012年,为避免过度业务依赖,前瞻布局汽车电子,收购福建源光电装,切入汽车线束领域;2020年,收购纬创iPhone生产线,进军整机制造……

图片

广东省总商会副会长、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来春。

王来春的历程诠释了广东“务实”的力量——让普通劳动者有机会逆袭,让小微企业有机会壮大,让失败者有机会重生,也让王来春这个初中辍学的“打工妹”,在创业二十多年后,成为执掌“果链”龙头供应商的掌门人。

而在广东2000万+经营主体的数字背后,亦是无数个“王来春”在务实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创新

梦想让汽车插上翅膀

“像黑猫警长一样坐摩托飞上天空”——在广东,赵德力实现了这个他自童年以来就萌发的梦想。

1998年,时年20岁、仅具初中学历的赵德力南下广东东莞务工。此后,他当过流水线的工人,卖过楼,也摆过水果摊。靠着开餐馆攒下的第一桶金,他做好了准备——下半生就为梦想而发光。

他的梦想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难,就是“飞起来!”

先是捣腾航模,研制出全球最小的燃油遥控直升机,小有所成;但研发飞行器却让他吃尽了苦头。在资金链一度面临断裂的危机下,他终于凭着造出来的一辆双人飞行摩托,打动了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

图片

小鹏汇天的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

2020年,“小鹏汇天”诞生。曾经一度沦为穷光蛋的赵德力成为了这家千人公司的CEO。如今,在低空经济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当下,他正在满世界推进他的飞行汽车梦落地。截至去年底,小鹏汇天在全国范围内已布局超200个飞行营地。

那个曾一度被视作“异想天开”的飞行梦想,在广东这片热土上一步步照进现实。

“广东懂产业,更懂企业需要什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赵德力如此评价广东的营商环境。这番话背后,是广东持续优化政策体系、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的决心。“小鹏汇天”的成长历程,正是无数怀揣梦想的创新创业者在广东这片沃土上勇敢逐梦的生动缩影。

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八年位居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创新集群跃居全球首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7.6万家……在广东这片开放包容的创新沃土上,只要你有创意、有梦想,就有机会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近年来,广东持续推出“真金白银”的政策举措,大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如为抢抓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战略机遇,近期,广东出台了《关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有关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明确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符合要求的项目给予财政资金支持,单个项目最高可获5000万元奖补。

除了日益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广东在创业公司的类型上也呈现出显著的“新质化”趋势。今年1至8月,广东新设立的“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企业达41.46万户,占全省新设企业总量的37.92%。换言之,在全省新设立的企业中,平均每10家就有近4家属于新质生产力范畴。

正是凭借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广东不断吸引一批批创新企业落地扎根,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持续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开放

护航全球企业遨游中国经济蓝海

1988年10月,中国第一瓶“海飞丝”洗发水下线。

而就在两个月前,生产全国首瓶“海飞丝”的广州宝洁有限公司,才刚刚由世界日化巨头宝洁公司联合广州肥皂厂、和记黄浦(中国) 有限公司和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成立,这也是宝洁公司在中国成立的第一家合资企业。

5年之后的1993年,广州宝洁有限公司便已成为中国轻工行业纳税第一的企业。

图片

2023年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宝洁公司全球执行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许敏作为企业代表发言。

宝洁公司是最早到广东投资,并将大中华区总部设在广东的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如今,在国内日用化妆品领域,宝洁公司几乎家喻户晓,而中国也成为宝洁公司全球版图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市场之一。

据了解,自1988年以来,宝洁公司累计在广东投资的金额超过10亿美元。公开数据显示,2012至2022年间,宝洁公司在广东累计全口径纳税亦超300亿人民币。

“中国美妆看广东”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凭借开放姿态引进宝洁公司的广东,一度站在了全国化妆品产业链的顶峰。当前,广东化妆品行业已由最初的少数合资企业领头,演变为全国化妆品产业链配套最齐全的地区之一——全国最大化妆品ODM、OEM生产基地落地广东,大量原料工厂、模具制造、包装设计等上下游配套链条,在广东星罗棋布。

从1988年宝洁公司空降广东,到如今投资额超百亿元的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相继落地,广东始终以开放为帆,以营商环境为舟,护航全球企业航行于中国经济的蓝海。

2025年,广东相继发布“招商引资20条”等政策,至今已累计吸引超350家世界500强企业布局广东。今年1至7月,广东新设外资企业1.7万家,同比增长32.7%;实际使用外资656.7亿元,增长8.2%。

包容

奋斗路上铺满人情暖意

近日,《日掛中天》这部充满岭南元素的电影,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奖。电影里,在新与旧交融的街景叠影中,让人看到了广东独特而迷人的人间烟火气。

一直以来,烟火气是许多初来乍到的外地游客对广东最为深刻的第一印象。在广东,不只有高楼大厦,也有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士多、凉茶铺、大排档。根据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统计,广东的个体工商户1090.64万户,它们共同织就了广东的市井繁华和街坊温情。

1470x2428_68ac283f6ae02.png

广州市番禺区城中村一家“隆江猪脚饭”快餐店的“免费2号餐”。

少年在广州番禺一家快餐店门口徘徊,被老板招呼进去,吃上了免费的“2号餐”;两个来到深圳寻找实习机会的女生在深圳龙岗一家普通的沙县小吃店收到一份暖心的礼物——13元退款和一句“加油,免单”的鼓励……对待每一个勇敢追梦的人,广东总是不吝暖意。

在这里,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找到自己发光出彩的独特方式。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份包容,让广东成为不少人票根上的目的地。

今年以来,在“百万英才汇南粤”的号召下,一场人才与热土的双向奔赴再掀高潮。截至今年7月中旬,广东已吸纳超过10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留粤来粤就业创业。

“广东最吸引我的,是它永不停歇的发展脉搏。”一名选择扎根广东的高校毕业生这样说。


统筹:李陵玻

执行统筹:陈杰生 吴璇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朱唯信 卢婉珊 张思琦

出品:南都政务新闻部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