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3分钟完成婴幼儿致盲眼病筛查;医生远程操控机器人,为千里之外的患者进行精细眼科手术;智慧巡诊车行驶数万公里,把三甲医院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广东眼科医疗的日常。
9月10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生物岛院区举行“广东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专场新闻发布会,展示了一系列眼科医疗创新成果。这些突破性技术正在重塑眼科医疗服务模式,让优质医疗资源突破时空限制,惠及更多群众。
政策先行 打造科技创新生态土壤
近年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在卫生健康领域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着力发展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为守护人民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邱亚洪介绍了全省推动卫生健康科技创新的三大举措。
在提高临床研究效率方面,广东建立完善了临床研究“四大体系”,全省医疗卫生机构登记备案的临床研究项目近5万项,已获批干(体)细胞临床研究项目30项,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广东积极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享受与科研机构同等创新转化政策,这些政策已纳入《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
“探索开设‘创新转化门诊’,为科研人员提供‘从想法到产品’全链条的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服务。”邱亚洪表示。
在支持创新药械入院方面,广东印发《广东省医疗机构使用药品目录管理指南》,在全国率先取消医疗机构药品配备总品种数限制,明确医疗机构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药事会,及时优化调整药品目录。并且配合制定《广东省已获批创新药械产品目录遴选管理和支持政策措施》,对临床使用创新药械提出多项有利政策。
突破眼病防治的瓶颈
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医院院长林浩添教授分享了中心取得的系列突破成果。
在疑难眼病诊疗方面,以世界性难题先天性白内障为例,2016年,中心通过干细胞技术实现了婴幼儿晶状体的功能性再生,成果入选当年“全球医学八大突破进展”。首批接受再生手术的患儿术后随访已近10年,远期视力达到健康儿童水平的比例比传统手术组高了30%。
在新药研发方面,针对早期白内障患者需求,研发了全球首个能够逆转白内障的眼药水;针对青光眼患者用药需求,自主研发了新型抗青光眼新药,打破了国际垄断,目前均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在防治方案上,通过循证研究率先发现:每天增加40分钟的户外活动,就能有效降低1/4的近视发生风险。这一简单、免费、高效的“中国方案”,写入了全球近视防控指南。
针对现代社会常见的干眼症问题,中心创建“笑的训练”行为疗法,无需药物,也能改善干眼症状,没有副作用,在家就可以完成训练。
智能诊疗,重塑眼科服务模式
看病远、看病难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偏远的地区,许多眼病因得不到及时诊治,而导致视力永久受损。林浩添回忆,“早在十几年前,我们投身医学人工智能前沿方向,率先在眼科领域布局。”
他介绍,中山眼科中心研发的5G智能眼科巡诊车,它不仅仅是一辆检查车,更是能上门服务的移动眼科医院,能够完成绝大多数基础眼科的检查,把三甲医院的“专家级”服务送到家门口。
而中心自主研发的白内障人工智能云平台,可在30秒内完成白内障初诊,准确率超过97%。基于国产算力,医院自主研发了ChatZOC眼科大模型驱动的数字医生,几分钟就能采集患者体征、视力,准确判断患者病情,效率远超传统模式。
而婴幼儿视功能智能筛查技术,破解其不会表达的诊疗难题。最引人注目的是婴幼儿视功能智能筛查技术。仅需通过手机采集3分钟的婴幼儿注视行为视频,即可智能识别超16种婴幼儿常见致盲眼病,平均筛查准确率超85%。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婴幼儿的家长等使用手机搜索智能筛诊系统微信小程序,即可检测可疑致盲眼病。
精准医疗,手术机器人赋能基层医疗
中心联合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黄凯团队研发的高精度眼科手术机器人成为此次成果展示中的亮点。
黄凯介绍,“我们的手术机器人具有高精度、强稳定、低时延的特点,能够模拟和替代人手操作,过滤人手震颤和抖动,并通过5G通信技术实现跨时空限制的高精度手术操作。”
他解释,具体来说眼底手术需要在400-600微米直径的套管约束内进行精度在几十微米的手术动作。这些精度的要求是目前腹腔或骨科类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所不能达到的。
“达芬奇机器人的最高重复精度在毫米级,而我们的眼科手术机器人目前末端精度达3-5微米,远心运动的精度在100微米以内,可以满足眼科手术要求。”黄凯指出,考虑到眼科手术室仪器多,空间小的特点,我们在机械设计及系统设计上不断地优化,设计最小巧轻便的手术机构,使机器人可以在不需要改变现有手术室的情况下实施机器人辅助手术。
他透露,“2023年,我们已经完成全球首例5G远程动物视网膜下注射实验。目前,正在开展多中心的注册临床试验。”
今年年底,将开启“中国眼科飞行医院”的首飞
更令人为之一振的则是“中国眼科飞行医院”即将迎来首飞。
早在1982年9月,在我国政府的支持下,奥比斯眼科飞行医院首航中国到访广州,飞机上最先进的眼科设备和手术方式,让当年的前辈们羡慕不已。
林浩添透露,刚刚在发布会前,中心和中国商飞医疗机、中国飞龙通航、中国南航、国际奥比斯、图湃医疗科技等机构,共同倡议发起了“眼科飞行医院志愿医院联盟”和“眼科飞行医院技术设备研发应用联盟”。
“昨天,我们与中国商飞、飞龙通航等签署了C909眼科飞行医院的合作协议。43年前,眼科前辈们仰望的那架眼科飞机,现在我们中国可以自己造!”林浩添说道。“我们诚邀全国有志于公益医疗的医院,和优秀医疗设备器械企业,共同参与建设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眼科飞行医院!”
南都N视频记者获悉,按照计划,中国眼科飞行医院将于今年年底在新疆塔县实现首飞,为高原偏远地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高水平眼科诊疗服务。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伍月明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马强
通讯员 邰梦云 唐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