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提速 方舟健客发布杏石医疗大模型

南都N视频APP · 健闻
原创2025-09-12 10:28

9月10日,上海,方舟健客在H2H医疗服务生态大会上发布了其杏石医疗大模型,以期通过AI助力,进一步让其独创的H2H(Hospital to Home)智慧医疗生态模式实现提效升级。

图片

方舟健客靠“熟人医患”模式开始盈利

2025年中报显示,方舟健客已实现盈利,营收14.94亿元,增长12.9%,净利润1250万元。

方舟健客靠什么开始盈利?方舟健客的模式,简单来说,叫“熟人医患”。

互联网医疗的上半场,大多数人都在做同一件事,即流量匹配,本质上是医疗领域的“滴滴打车”,患者是乘客,医生是司机,平台负责派单,一单一结,萍水相逢。这种“陌生诊疗”模式,优点是广度,理论上,它可以让天南海北的患者,链接到任何一个平台上的医生,但它的脆弱性,直接导致了用户黏性的崩塌和商业变现的困境。患者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平台为了留存,只能不断烧钱买流量,陷入死循环。

有数据预测,中国面向消费者(C端)的互联网大健康市场规模,其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60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2.04万亿元。未来近五年内仍是一个高速增长的赛道。在行业大盘高速增长的状态下,不光只有烧钱换规模,应该有其他的解法。

方舟健客选择了另一条路:不去追流量,而是做关系的重构。它的H2H(Hospital to Home)模式,核心场景是复诊、续方和长期的慢病管理。这意味着,平台上的医患关系,大多始于线下。患者在医院首诊后,通过平台与自己的主治医生建立线上联系。

“我们做的,是把线下的存量关系,搬到线上来精细化运营。”一位内部人士透露。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方舟健客平台已经积累了超过5280万注册用户和22.9万名注册医生。更关键的数字,是高达84.7%的付费用户复购率。

这意味着,方舟健客的增长,是一种价值驱动的内生增长,不需要无休止地购买流量,其用户会自己留下来,并且持续付费。

让AI成为盈利模式的“放大器”

杏石医疗大模型是9月10日大会上,方舟健客亮出的“剑”。

“AI幻觉”不仅是医疗行业,几乎是在被AI逐步渗透的当下,一个社会性的命题。医生们在面对AI时,最怕的就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医学知识的宇宙正在加速膨胀。全球医学文献库PubMed,每年新增超过200万篇文章。一个临床医生,每天也被信息的洪流裹挟。传统的检索工具笨拙、迟缓。而通用大模型,其信息的真实性、专业性、时效性都无法保障,可能生成虚假文献、歪曲真实内容、混杂过时信息。

“当AI无法从已有知识库中找到明确的答案,或者面对相互矛盾的信息时,就可能生成不准确甚至虚假的回答。”方舟健客的技术负责人坦言。

所以,杏石医疗大模型要做的第一件事,即祛除AI的“幻觉”。它的解法,最为核心的一招,是为模型建立一个绝对权威的知识基石。

据介绍,这是首个整合中华医学会文献库的AI产品:170多种核心期刊,超过110万篇文章,覆盖临床所有重点学科。

在此之上,是一套被严格设计的、旨在抑制幻觉的内部工作流程。它始于对用户真实意图的精准解析,然后,是在权威知识库中进行超越人工百倍效率的深度检索,接着,是将检索到的海量信息,提炼成精炼、准确的答案。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对存在争议的结论进行明确无误的提示。

“我们不追求让AI给出唯一的、完美的答案,但我们必须保证,AI给出的每一个信息点,都是可溯源、可验证的。”上述技术负责人表示。

如果说,解决“幻觉”问题,是让这把剑变得“锋利”;那么,构建一个完整的服务闭环,则是让这把剑拥有了具体的“剑法”。

大会上,方舟健客正式发布了五大核心AI产品——AI用药助手(AI Medication Finder)、AI健康管家(AI Health Manager)、AI医生助手(AI Doctor’s Assistant)、AI学术助手(AI Academic Assistant)和AI搜索(AI-Powered Search)。它们不是孤立的工具,它们是一个矩阵,一个分别嵌入医、患、企三端的协同作战网络,一个AI全链路服务闭环。

在医生端,时间是医生最宝贵的资源。AI医生助手已经累计提供了近40万次技术辅助,为平台上的医生节省了超6万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这些时间,原本被耗费在大量重复性的咨询中。现在,医生们可以专注于更复杂的诊断和治疗。

在患者端,等待和焦虑被极大地压缩。AI健康管家将用户的单次问诊平均时间缩短了超70%。效率的提升带来体验的飞跃。

AI的能力,甚至溢出到了商业营销领域。通过对用户行为的深度洞察,AI赋能的短视频投放,实现了素材起量率提升超80%。而基于Uplift算法的精准营销,更是让用户的三日复购率提升近三成。

AI将重塑慢病管理图景

在9月10日的大会上,方舟健客向外界展示了一条进化路线,一幅从工具,到平台,再到生态的演进图。

第一步,是渗透。在2025年,方舟健客的目标是让AI助手真正融入医生的日常,让语音助手的日均调用,成为一个超过10万次的常态。这是量的积累,是基础的夯实。

然后,是深度的闭环。到2026年,剑指医疗领域最核心的数据孤岛,也就是电子病历。一旦接入,那条从“患者数据”,到“AI解读”,再到“诊疗方案”的理想链路,将被彻底打通。

最终的图景,是成为标准。2027年,一个名为“方舟医疗智慧云”的构想将被付诸现实。它的目标,不再仅仅是服务于平台内的医生,而是成为整个行业公认的、权威的临床决策标准。

大会上,一张名为“AI重塑慢病患者旅程”的全景图,将方舟健客的终极图景,清晰地展现在所有人面前。

从疾病认知、筛查,到就医问诊、确诊,再到治疗、处方,以及后续的依从性管理和长期的健康管理——在这条漫长的旅程中,AI将无处不在。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李文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