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立就餐”争议背后:校园管理岂能如此“效率至上”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快评
原创2025-09-13 23:47

近日,山东聊城冠县某中学食堂未设座椅、学生全部站着吃饭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9月13日,校方工作人员回应称,该校食堂一直未设置座位,“学生都是站着吃饭,吃完便离开,没有必要安装座椅”。校方还表示,此举并无其他目的,属于学校传统,并强调该食堂曾被评为“省级优质食堂”。

无独有偶,河南睢县一所高中也曾被报道过关于“撤掉食堂板凳,让学生站着吃饭”的新闻。该校工作人员对此解释道,此举是为了“节约时间”,甚至表示下一步“还将给学生划好指定位置,就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吃”。此类做法,看似是为了学生的学习争分夺秒,实则暴露出一部分学校管理中简单粗暴、忽视学生基本权益的痼疾。

学生站着吃饭,真的只是为了“节约时间”吗?冠县的中学称这是“学校传统”,睢县中学则说是“学习外地先进经验”。但无论以何种名义,都不能掩盖其背后“效率至上”思维对教育本质的扭曲。将用餐时间压缩到极致,甚至剥夺学生坐下吃饭的权利,本质上是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漠视。即便“此举并无其他目的”,吃饭也是基本生理需求,在此过程中理应得到休息和放松。更何况,冠着“省级优质食堂”的称号,却连最基本的座位都无法提供,岂不讽刺?

所谓“高效管理”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种畸形的教育观。它把学生视为学习机器,认为所有时间都应用于刷题、备考,甚至不惜牺牲他们的基本尊严与健康。这种管理方式看似“为学生好”,实则是对教育规律的背离,是对学生全面发展权利的侵害。

事实上,与“站着吃饭”类似的还有“课间十分钟禁出教室”等做法,一些学校以“安全管理”“效率提升”为名,行“懒政管理”“形式主义”之实。其根源在于部分教育管理者缺乏人文关怀,忽视教育应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我们不禁要问:难道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以牺牲健康、尊严和基本权利为代价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非制造“考试机器”。学校管理应当回归人性化、科学化、法治化的轨道,尊重学生作为“人”的基本需求。

对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介入调查,对类似“站着就餐”等不合理做法予以纠正,明确学校食堂建设与管理的基本标准,保障学生舒适的就餐环境。学校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摒弃“唯效率论”,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营造更加人性化、有温度的校园环境,还要建立健全家长与学生意见反馈机制,让管理决策更加透明、民主,避免“一言堂”式管理伤害学生权益。媒体和社会舆论应持续关注校园管理中的各类“奇葩规定”,推动教育生态向更加健康、均衡的方向发展。

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事业,其质量不仅体现在分数和升学率上,更体现在对学生每一个细微之处的尊重与关怀。只有当学校愿意放下“效率至上”的执念,真正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声音,教育才能回归其本质——培养人、发展人、成就人。

我们期待,所有学校都能以此为镜,检视自身管理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既有秩序又有温度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文|柴协

编辑:陈邹心怡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