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教育部白名单赛事——世界机器人大会青少年机器人全国青少年与信息素养大赛——开源鸿蒙工程赛全国总决赛落下帷幕。深圳外国语学校(集团)龙华高中部科创队学生蒋雨希凭借“月球农业智能科考设备”项目,从全国1.5万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斩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这一成绩不仅是对她科技创新能力的认可,更展现了深外学子在国产自主可控技术(开源鸿蒙+RISC-V芯片)领域的卓越实力。
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是“世界机器人大会”核心赛事之一,以“开源、开放、公益”为特色,聚焦国产开源技术应用(开源鸿蒙系统、RISC-V芯片、星闪无线通信等),旨在鼓励青少年参与国家“卡脖子”技术攻关。2025年赛项主题为“月球农业科考”,紧密结合国家探月工程与深空探索战略,要求选手基于国产软硬件平台设计智能设备解决实际问题。
深外少年的科创征途:从区域优胜到全国巅峰
初赛阶段,蒋雨希以满分成绩通过线上技术考核,内容涵盖开源鸿蒙架构、传感器控制、星闪通信等核心技术,从全国数万选手中晋级。她提出“轻量化月面勘测机器人”构想,依托鸿蒙系统实现多设备协同与低延迟数据回传,为后续实战奠定基础。
在复赛中,蒋雨希团队设计双机械臂采样系统,完成月壤勘测、溶洞样本采集等最高难度任务,以华南赛区总分第一晋级全国总决赛。通过融合鸿蒙分布式能力与星闪技术(NearLink),解决了月面环境下的高精度定位与抗干扰通信难题。
全国总决赛设置7大核心任务,蒋雨希的机器人凭借“多目标协同路径规划算法”实现溶洞样本零失误采集,最终以55秒完成全部任务,是高中组别最快纪录,并以满分120分荣获全国一等奖。
荣耀背后:深夜调试与关键时刻的果敢决策
成功的背后往往是无数次的尝试与坚持。复赛前夜,蒋雨希在酒店大厅调试机器人至凌晨两点,在指导老师王泽昊的远程指导下成功解决了小车偏离路线的问题。
决赛首轮,蒋雨希的机器人意外卡在“水冰区域”,未能完成任务,但她迅速调整策略,放弃原计划的“求稳”策略,在第二轮改用赛前反复调试的“皮筋弹射装置”(可快速触发灯塔装置),最终逆转局面,圆满完成所有任务并夺冠。事后她回忆:“当时没想太多,只觉得‘皮筋款’是最后的机会,幸好我赌对了。”
科创报国:深外“科创+人文”双轨教育的力量
蒋雨希表示:“深外给了我接触前沿技术的平台,让我有机会把‘科创报国’的理想变成实践。”蒋雨希的夺冠,是深外“科技+人文”双轨教育的生动缩影,学校长期通过科创社团、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培育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鸿蒙系统赋予我们掌控硬件的星辰之力。”蒋雨希说,“未来,我希望参与国产空间站智能生态研发,让中国技术照亮深空!”她的话,也道出了深外少年的“家国情怀”——用科技守护国家“卡脖子”领域,用创新奔赴属于中国的“星辰大海”。
蒋雨希的故事,是深外学子“以赛促学、以创促教”的典范。校方表示,未来将继续深耕科创沃土,为更多少年搭建“接触前沿、实现理想”的平台。期待更多深外少年,以代码为笔、以创新为帆,在中国自主创新的星河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周正阳 通讯员 韦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