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的边界——实验艺术展”亮相天津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5-09-15 21:31

近日,“共生的边界——实验艺术展”在天津市河北区理想云仓艺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天津市河北区数字艺术协会主办,协会主席李学龙担任策展人。展览集中呈现了艺术家刘沛文在“艺术+科技”领域的教学与实践成果,并通过大量手稿系统展示了实验艺术视角下艺术科技教学的创新内容。

图片

展览现场。

李学龙介绍,本次展览以刘沛文的教学课程成果为基础,围绕“月壤”“数字生命”“幽灵粒子”三大主题,融合科学数据、人工智能与数字生命等前沿科技,呈现出一场跨界艺术盛宴。展出的手稿及多媒体作品不仅体现了技术与艺术的深度结合,也为高校艺术课程中科技融合教学提供了实践案例,有助于推动艺术科技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图片

展览现场。

艺术家刘沛文强调,该展览以科技内容为视觉转化基础,依托当代艺术思维,引导学生从现实问题出发,通过装置、数字影像等多种媒介开展主题创作。在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教学特别强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发展独立的艺术语言,从而突破技术工具的局限,形成具有个人特质的艺术表达。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不再是被动的技术学习者,而是成为“艺术+科技”双轮驱动下的创作者。正如刘沛文所坚信的,“真正的创造,始终源于对人性与世界的深刻洞察。”

图片

月壤展区现场。

图片

月壤展区作品《生命交响的幻象》。

月壤展区中的作品,以中国探月工程所获取的月壤成分数据为创作基础,从生命视角出发,探索地月之间可能存在的未知生命形态,构建起一座关于“生命与再造生命关系”的“细胞的桥梁”。展出的手稿作品不仅呈现了月壤数据从冰冷数字到视听表达的创造性转化,也体现了科技与艺术在高校教学中的深度结合。

800x534_68c80a68484a9.jpg?X-Amz-Content-

数字生命展区现场。

800x447_68c80a6821f59.jpg?X-Amz-Content-

数字生命展区作品《出逃》。

数字生命展区以“数字生命”为创作灵感,整体呈现为一个开放的手稿集合。作品以“未完成”的状态主动邀请观众介入,不仅可供观赏,更鼓励通过捕捉、触摸甚至撕取等方式参与互动,使观众成为艺术表达的共书者。这种可涂改、可增删的互动机制,呼应了手稿本身的流动特质,也让观者在亲身参与中,感知数字生命不断生成、持续演变的深层意涵。

800x339_68c80a93e65d5.jpg?X-Amz-Content-

幽灵粒子展区作品《无形之相》。

800x339_68c80a940a15d.jpg?X-Amz-Content-

幽灵粒子展区作品《量子幻境》。

幽灵粒子展区聚焦微观世界的不可见性与不确定性,通过当代艺术手稿构建出充满哲思的艺术现场。展区作品以粒子运动轨迹、能量分布与虚拟重构为视觉语言,将抽象物理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视觉叙事,展现科学与艺术在认知边界上的深度对话。手稿不仅记录了艺术家对“幽灵粒子”科学概念的创造性回应,更以“未完成”的开放状态邀请观众参与。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黄茜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