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逾60万吨,占发展中国家一半以上

南都N视频APP · 时局快报
原创2025-09-16 15:32

南都讯 记者王玮 发自北京 9月16日,生态环境部召开纪念《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缔结40周年暨2025年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纪念大会。今年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的主题为“从科学走向全球行动”。

图片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于会文在大会上表示,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已累计淘汰约62.8万吨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和使用,占发展中国家淘汰量的一半以上。到今年年底,中国预计还将实现9万多吨的淘汰量。

于会文指出,2025年是中国履约工作的关键节点年。中国印发实施了《中国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国家方案(2025—2030年)》,强化全链条监管,开展监测执法,严格进出口审批,实施生产和使用配额许可管理。他还指出,明年7月1日起,中国将在聚氨酯泡沫、挤出聚苯乙烯泡沫和工业领域清洗三个行业,提前3年半时间彻底淘汰含氢氯氟烃的使用。

面对全球履约资金不足、技术替代难等挑战,于会文强调,“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我们将一如既往坚持和践行多边主义,持续推进国内国际履约行动,与各缔约方、各国际执行机构一道携手应对臭氧层损耗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环境挑战。”

他表示,生态环境部将贯彻落实《国家方案》相关部署,严格执行总量控制和配额许可制度,科学、精准核发年度配额,加强销售、使用企业备案管理,按照履约进程发布相关行业和领域使用禁令,编制副产三氟甲烷排放核算与报告技术规范,持续强化受控物质源头管控、过程控制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全链条监管体系。

此外,创新监管方式,提升治理效能。继续优化消耗臭氧层物质信息管理系统、进出口许可审批系统、四氯化碳生产国家监控平台,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提升履约监管数智化水平。逐步建立完善受控物质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提升履约科技支撑能力。开展重点行业执法检查,始终保持打击非法活动的高压态势。强化部门合作和信息共享,对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加强帮扶指导,推动履约治理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

在推动行业转型,促进绿色替代方面,于会文表示,将积极引导化工、制冷、泡沫、消防等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通过政策指导、技术示范和资金支持,开展含氢氯氟烃淘汰和氢氟碳化物削减,按计划完成第二阶段含氢氯氟烃淘汰管理计划。支持使用行业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研发,鼓励自然工质制冷剂推广应用,引导中小企业开展生产线绿色化改造和产品结构升级,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产业链,实现履约与发展的双赢。

于会文强调,中方将深化国际合作,共建共享成果。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持续加强与各缔约方和国际组织的合作,推动履约经验共享、绿色技术联合研发,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与各方携手加强能力建设、促进创新应用、提升治理效能,共同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为保护臭氧层、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

 

 

 

编辑:梁建忠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