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强省,一分耕耘必有一分收获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快评
原创2025-09-17 06:22

9月16日,中国质量(南京)大会在南京举办,会上颁发了第五届中国质量奖。中国质量大会是由我国主导打造的国际质量交流合作平台,已成功举办五届。这次质量大会共评选出10家组织荣获中国质量奖,78家组织、6名个人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广东获奖总数达8家,较第四届增加了3家,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授奖总数的8.5%。

质量是一国综合实力的集中反映,也是振兴实体经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点。

作为制造业大省,目前广东已形成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此次获奖总数全国第一,正是其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有力见证。

从广东获奖的组织类型来看,涵盖了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还有工程建设业组织、一线班组等,充分彰显了广东市场化程度高、市场主体活跃、民营经济发达的特点。

从覆盖范围来看,获奖名单覆盖广东汽车产业、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等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凸显出广东制造业正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广东取得这样的成绩绝非偶然,背后是久久为功的努力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

广东质量建设的成功,首先源于战略前瞻与政策引领。

近年来,广东锚定质量强省目标,先后出台了《广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构建起覆盖产品、工程、服务环境等各领域的“大质量”工作格局,为质量提升提供了制度保障。

其次,广东坚持创新驱动和标准引领,注意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通过各种措施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以技术突破提升质量水平,同时也大力支持企业将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先进标准,积极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

如今广东在国际和国家级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中的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修订的各类标准数量持续增长,有效提升了广东制造在国内外市场的话语权和竞争力。

质量提升归根结底靠人,注重培育先进质量文化,也是广东制胜的砝码。

一方面,作为最早设立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的省份,广东目前已经有4.4万多家企业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覆盖全部21个地级以上市,从而锻造了一支“懂技术、善管理、敢创新”的质量领军人才队伍。

另一方面,广东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通过开展质量月、品牌日等活动,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树立质量标杆企业,在全社会成功营造了重视质量、追求卓越的浓厚氛围。

此次获奖的广东企业,无论是TCL、广汽等知名龙头企业还是中小型隐形冠军,都展现出对质量的极致追求,这正是广东制造业能够屹立于全球市场的最大王牌。

当前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质量提升成为转型升级的关键抓手。广东的实践说明,只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始终将质量意识融入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就能够在新发展格局中赢得主动。

编辑:张子庆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