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南都N视频微文明栏目推出“凡人匠心”系列报道,讲述广东基层劳动者在平凡岗位上把生活变成每一天的创造,将一件简单的事做得不简单的背后故事。
集装箱装柜工,这个小众的工种,或许少有人听说过。这是个机器人还不能代替的“力气活”,需要人工一件件“码”上去,码多码少看本事。此前,广东揭阳的“装柜战神”小罗因其一手装柜本领走红网络。这位来自湖南永州的90后小伙,凭借一身武术底子和过硬的装柜技术,一天能挣上千元。
装柜,别人眼里的体力活,他却干成了技术活。衣服鞋子看似轻巧,打包时压得比砖头还结实!别人说“满了”,他膝盖一压、大腿一顶,硬生生又塞进两件!
一天工作至少10小时以上,装3至4辆车,小罗说,这一切的动力,都源于对家庭的责任。干这行5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给老婆补一场婚礼,今年咬牙拼一拼,凑够首付明年买房。为了家,他愿意拼尽全力。
“只有替老板省钱,我们才能多赚钱”
视频里,两件体积硕大、呈立方体、包裹着粗塑料袋的货物,偏偏卡在已经码好的货物之间,小罗二话没说,弓着腰钻了进去集装箱。
小罗装柜过程,双脚狠狠压向袋子的中部。
他咬紧牙关,抬起右膝,狠狠压向袋子的中部。塑料袋在巨大的压力下发出“噗嗤”一声闷响,里面的空气被强行挤出。
接着,他使出浑身解数,用肩膀顶、后背靠、膝盖压、大腿顶,身体的每一寸肌肉都被调动起来,像在与柔软却顽固的货物进行一场角力......
可能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非要把货物塞到极致?但小罗心里清楚,集装箱里每多塞进一寸货,老板的账本上就多出一分利,而自己的口袋里,也才多几分底气。“只有给老板省钱了,自己才能赚钱。”
外贸集装箱的尺寸是标准化的。常见规格为12米长、2.7米高、2.35米宽;此外,还有加长柜,长度增至13.59米,高度和宽度则保持不变。
小罗说,自己装货,既要靠蛮力,也要靠算计。他会提前问清货物的件数和体积,再凭经验在脑子里“演算”一遍怎么装最划算。车厢就那么宽,但货物能“缩水”。“比如2.6米的货,硬压到2.35米,才能把空间榨干。”
小罗装柜过程,他表示装得越多,挣得越多。
“老板下单时,一般会定好装多少货,我们就照着干;要是老板没说,我们就按正常量装。”小罗称,工资是日结的,可以按件数、体积或重量算,但大家心里都明白——装得越多,挣得越多,老板也越满意。
“如果是市场价,大家都可以干,竞争也大。”小罗说,他的收费一般都高于市场均价。而他的秘诀,就是一次次把货物往极限里塞。他常常超过老板的要求,最多一次硬是多塞了十几立方,替老板省下了一百件货物,光运费就节省了8千至1万。平均算下来,他每车都能替老板多装4至5立方,差不多五十多件货。
靠着省空间、拼效率,他总能超出客户的预期。老板也乐得多给钱——每多装一个立方,能多给他100到200元,这笔额外收入,全看他的表现和双方默契。
“夏天经常中暑,发晕时连眼皮都抬不起来”
但谈起如何走进这个行业,小罗的语气里带着一丝苦涩。
2020年,他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一位老乡在揭阳向他伸出了援手,让他去一个搬运团队里帮忙装柜,主要给外贸公司装货。可刚入行那会儿,他几乎撑不下去。“那时候真的煎熬,感觉人生一眼就能望到尽头。”
转折发生在两年后。他遇见了现在的妻子,很快,两个孩子的降临让他的世界彻底改变。生活的重担压在肩上,却意外地让他找到了前行的动力和清晰的目标。
随着生活开支的骤然增加,小罗开始认真算账。当时,装柜全靠被动派活,他发现,自己那份月入不过七千、最多上万的工作,根本撑不起一个家的开销。他没有别的技能,短暂的挣扎后,他做出了决定:既然别无选择,那就把自己最熟悉的事做到极致——“把装柜做到极致。”
刚开始单干时,小罗用的是最原始的办法——地推。在当地,他挨家挨户地跑工厂、进公司,自我介绍,递上微信,只要老板愿意加他,未来就多了一分合作的可能。渐渐地,口碑积累起来,老板们开始互相推荐。
小罗说,自己装的九成以上是鞋子,这类物品易于压缩,偶尔也接服装、五金、玩具的活儿。“最难装的,是服装,”他叹了口气,“又重又软,方向不好控制,尤其是大捆的,特别难弄。”
装柜多年,小罗的手起了厚茧。
这活儿是真累,尤其是夏天。“夏天挣钱少,是因为我身体吃不消,只能少干点。”在夏天,小罗常常在集装箱里一待就是几个小时,里面热得像蒸笼,温度直逼50摄氏度,他还在里面拼命压货。最难装的,是最上面一层,集装箱的铁板被太阳烤得滚烫,皮肤一接触肯定“红温”,“简直烫得要命。”
炎炎夏日,小罗在装柜时中暑是常事。他告诉记者,中暑时头发晕,嘴唇发白,连眼皮都抬不起来。每到这时,他会停下来,喝冰水,甚至用冰水浇头,让自己清醒。休息十来分钟,如果身体还行,就继续干。实在不行,就再多歇一会儿,然后咬牙接着干。
此外,每天用膝盖顶几千次,弯腰几千次,拿货上万次,身体的疲惫是真实的。小罗说:“晚上一洗澡,手脚就麻得没知觉,胀得难受。”
可第二天,他依然准时出现在装柜现场。“我们有一个小团队,但我是团队里的一张名片。”说到这,小罗语气中透着一丝自豪。装货大家一起干,但最难最累的,他总是第一个上。
小罗还说,他的团队和普通搬运工不一样。他们不仅能给老板多装货,保证效率;更会尽力满足老板的每一个要求,做到极致。最重要的是,他们非常注重细节和礼貌,用专业赢得尊重。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变得不简单”
从去年年初开始,小罗开始用手机记录自己的工作日常,并将这些片段剪辑后分享到社交媒体。没想到,这些视频迅速吸引了大量关注。
“我的初衷很简单,我就是想让潮汕的老板知道,身边还有个装柜这么能干的年轻人。”镜头下,小罗全程记录自己装柜的过程,从货物堆放到最后的压缩固定,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网友们通过这些视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这份工作的艰辛。
小罗说,最难装的是车厢最上面一层。
凭借精湛的外贸装柜技术,小罗还一度登上了热搜。他用熟练的技术和不懈的努力,一天能挣上千元。他将自己的社交账号取为“装柜战神”,“就是想凸显出自己装柜特别能干,也特别能吃苦!”小罗说。
这事儿还吸引了一些博主来现场探班,揭秘小罗一天的工作。但他们待了不到一天就直呼:这活儿太累了!”还有健身网红博主专门跑来挑战。结果呢?搬着搬着,人就瘫倒在地,大口喘着粗气,汗珠吧嗒吧嗒往下砸。
在视频中,许多人惊叹于他日入千元的高薪,也有人质疑他的方式过于“内卷”,甚至调侃他可能是物品破损的原因之一。
面对网上的质疑声,小罗并不退缩。他自信回应:“我干活不分昼夜,就是为了给老板省钱,赚到应得的报酬。”对于“动作简单粗暴”的评价,小罗解释,这些物品工价比较低,装货的时候,老板都是在现场盯着,也有手机拍摄。“老板说尽量多装一点,收货的客户也会这样要求。”此外,因为打包的绝大多是鞋子,压实了也重不到哪儿去,更不用担心超载问题。
正如每次视频结尾,小罗一本正经看着镜头,认真地说:“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会变得不简单。”这句话,不仅是他的座右铭,更是他日复一日的写照。
在采访中,他也一次次对记者强调——自己是凭本事吃饭,把每一次装柜都做到极致。尽管他的收费高于市场均价,但许多客户依然愿意找他合作,因为自己的技术,确实能为他们省下大笔费用。
如此认真负责的态度,也让小罗在外贸圈里小有名气。他坦言,“第一单之后,回头客的比例超过95%。”
短视频火了,小罗的客户也跟着多了起来,能接到不少额外的订单。随着抖音平台上粉丝和流量的不断攀升,更多的合作机会也随之而来,进一步拓宽了他的收入来源。
“心里装着两个重要的计划”
在视频中,小罗不仅分享工作,也时常记录与妻子小悦的生活点滴。妻子会来现场探班,亲身体验他忙碌的一天;更会因担心他的膝盖旧伤,而主动陪同他前往医院检查。
小罗和妻子小悦。
“认识她,真的很偶然,也全靠缘分。”提到妻子,小罗的语气不自觉地轻缓下来,仿佛回到了那个特别的瞬间。那时,小悦还是个大学生,而他在一家软件机构做客服。一次回访客户,他拨通了她的电话,却无人接听。没想到,她竟主动把电话回了过来。就是这通回电,开启了一段美妙的缘分。
“我最想感谢的,是我的妻子。”小罗感慨道,“是她陪我从一无所有,走到今天。”如今,一家四口在揭阳租住在一间25平的老房子里,月租仅400元,一住就是五年。家里的每一件家具、每一个物件,都是他们用双手和汗水,一点点置办起来的。
过程中,小罗也曾想过搬到好一点的房子,但因为老房子周围的便利设施,以及日渐相处的深厚的邻里感情,让他们决定继续租住在那里。
小悦现在主要在家带孩子。自从视频逐渐走红后,她也主动帮忙拍摄、剪辑,协助宣传吸引订单。小罗形容,老婆是个00后,性格可爱又天真,对家庭包容负责,三观正,还特别上进。平时闹矛盾,自己都会让着她。工资是日结的,每天拿到钱,他都会第一时间上交给妻子保管。
生活上,两夫妻共同的爱好就是尝试各种美食,早中餐一般在外解决,晚上则会去各地品尝不同的餐馆,甚至有时会特意跑到汕头去吃。小罗笑谈,“估计揭阳的美食都被我们尝遍了。”
装柜这行,拼的是体力,强度非同一般。小罗坦言,这活儿干不了一辈子,但他对自己的身体有数,凭着经验和技术,再干个五年,不成问题。
如今,小罗心里装着两个重要的计划:明年,他想在揭阳买一套房,多凑点首付,给妻子和孩子一个真正的家。
此外,俩人还没办婚礼,但小罗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事儿。他在视频里记录过这样一幕:拍婚纱照时,当小悦穿着婚纱走出来,他的眼睛都亮了,紧接着就红了眼眶,眼泪差点掉下来。“虽然现在还没有办,但我一定会给她一个婚礼。”
统筹:李陵玻 陈杰生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张思琦
图片:受访者提供
设计:何欣
出品:南都政务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