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英才汇南粤”,不仅是人才与岗位的精准对接,更是青春与乡土的深情相拥。当大多数同龄人在城市中寻找坐标时,有一群“00后”,选择将个人成长融入南粤乡野的壮阔实践中。
2025年是“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之年。作为西部计划地方项目,广东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百千万工程”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招募3000人前往粤东粤西粤北12市以及肇庆市、惠州市的龙门县、惠东县、博罗县的基层一线,参与促进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县域教育发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设等工作,全过程助力“百千万工程”赋能乡村振兴。
志愿者们从课堂走向田埂,在乡村这片热土上,找到了施展才干的广阔舞台,以赤子之心回报着乡村的滋养。
“王老师,你听我这个音对吗?”音乐教室里,王亿壕正指导学生按压古筝琴弦。一年前,刚毕业的王亿壕来到阳江市阳西县儒洞镇蓝田小学,选择成为专项行动乡村教育服务岗的志愿者,一人负责音乐、数学、体育等多门课程。
王亿壕的音乐课堂。 通讯员供图
刚到蓝田小学的时候,王亿壕摸查发现,孩子们对音乐知识的了解几乎为零,但孩子们眼中对音乐的渴望让他十分触动。没有音乐器材,他就买了个小键盘;没有钢琴,他就用课件放伴奏。今年5月,他用课余时间指导的校内古筝队参加了“阳西县乡村公益文艺学校”才艺汇演,广受好评,给了王亿壕莫大鼓舞。
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王亿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多元化教学。有学生经常不写作业,王亿壕则把他叫到办公室“开小灶”、座位调整靠前、联系家长积极配合。随着王亿壕全心全意的投入,孩子开始主动听课、主动提问,考试分数一次比一次高。
一年多过去,学生们成绩大幅提升,及格率越来越高。爱音乐、爱体育的孩子们围绕着王亿壕,让他也发生了改变。“我以前是不太自信的,但是跟学生接触,我希望能够给他们树立榜样。”在王亿壕看来,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只有让乡村孩子们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才能让他们拥有广阔视野,从而抓住机会改变命运。
更让王亿壕惊喜的是,自己的经历还影响了乡村之外的年轻人,其中就有他的师弟师妹。今年,阳江市迎来新一批“百千万工程”志愿者。有人告诉他,正是看到了广东共青团专题片里王亿壕的事迹,才决定加入这个行列。“能够鼓舞更多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证明我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
清晨,清远市阳山县青莲镇,“阿舜,今天这么早啊!”一路上,不断有人同王婉舜打招呼。短短一年间,这个湖北姑娘成了小镇上人尽皆知的“阿舜”。
植树绿化、青年培训……在“百千万工程”的诸多实践中,王婉舜在专项行动乡镇综合服务岗上,慢慢成长为基层多面手。从零起步,王婉舜组织了6次青莲镇青年夜校培训,带动百余名青年深度参与学习。“一开始处理基层工作,像对着一团迷雾,不知从何下手。”但当她真正沉下心一项项梳理任务发现,“所有工作都很贴近群众,也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王婉舜(右二)开展青年人才交流活动。 通讯员供图
王婉舜不仅每一步走得踏实,还致力于链接青春力量,引导更多大学生进入乡村发光发热。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突击队带来了中医知识和八段锦教学、广州航海学院突击队把模拟法庭带到乡村进行普法、华南农业大学突击队为本土蚕桑产业创业人才带来了科学的技术指导……这些都是王婉舜借助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校地对接平台链接的资源与人才,一批批年轻面孔来到青莲镇,“能感觉到有一种青春力量注入到我们乡镇,有了生机勃勃的感觉。”
王婉舜在春天种下的紫薇花树,在暑假鲜艳地盛开着,迎接各地高校团队。
刚到汕尾市香洲街道“百千万工程”专项服务岗,柳焕发就迎来一次“大考”——超强台风“桦加沙”即将登陆广东。“不管是大雨还是大风,基层干部要冲在最前面。”迎战台风,柳焕发穿上雨衣跟着前辈们出发,实地查看何处积水过多导致道路不通,及时通知人员前去疏通。那几天,柳焕发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直到警报解除,群众平安回家,他才松了一口气。
柳焕发参与禁毒宣传志愿服务。 通讯员供图
处理12345热线电话、排查蚊虫滋生的积水……来到汕尾市香洲街道的两个月里,柳焕发马不停蹄地奔走,活跃在“百千万工程”专项服务岗位上。他的工作场景,从电脑屏幕前延伸到投诉所指的违停路段、蚊虫滋生的积水点。“只有亲眼看过,才知道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两个月处理300多件投诉的经历,让柳焕发拥有看待家乡发展的新视角。“回来后,感觉对家乡的了解多了一层。”相比少时的稚嫩眼光,他现在看到的街巷角落都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之前这个地方有违停,现在整改到哪一步了?那个地方投诉有蚊虫肆虐,现在好点了吗?我会更加注重这些小细节。”
柳焕发多次带领青年志愿者队伍,下沉盐仕、兴祥等村(社区)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扫除辖区内多处积累的垃圾,清理辖区内积水以及蚊媒孳生地,动员居民群众加入全民大扫除行动。慢慢地,他积累了自己的思考:“整体环境的美化与经济增速的提升,都是由这些毫不起眼的基层建设者慢慢积累出来的。”
一年前,张柠刚到梅州市平远县八尺镇报到时,小镇刚经历一场水灾。“村委会都被冲掉了,墙壁上满是黄泥的印记”。一年后,八尺镇焕然一新,村子里装上了崭新的路灯,铺上了人行道。这场蝶变中,张柠实实在在出了一份力。
作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专项行动志愿者,张柠见证了30万元灾后复产资金如何发挥作用,参与了千万元污水治理项目的统计工作。“镇上争取到资金后,大家一起讨论如何选址、如何组织规划。”张柠负责撰写方案,接着发布通知、推动实施。当项目落地后,她要及时梳理进展,保证工程按计划推行,同时规整统计项目成果。
张柠与志愿者一起在街道打扫卫生。 通讯员供图
参与建设过程中,张柠见证了从蓝图到实景的蜕变:一条泥泞小路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平房变成了烤烟房、屋顶上装起了光伏板。这些肉眼可见的变化,常常让她倍感骄傲,激动地同亲朋好友分享。“我告诉他们,在这里服务,留下了我努力的痕迹。”
成就感满满的张柠,更加积极地投入当地产业振兴。当前,八尺镇正在建设“一村一品”,南塘村以百香果闻名,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推动建设收储中心,一条龙完成挑拣果品、打包发货等电商环节。其间,陆续有农业公司入驻乡村,张柠跟着工作队前去对接沟通,解决实际难题,也开展消费帮扶活动。“农产品卖出去,村民收入增加,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一来一回的交流中,张柠与当地群众的感情也在升温。每次下乡,村民都会请她尝水果、喝杯茶,“眼神对视的时候,能感受到对方的真诚与朴实。”张柠感慨道,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去做一件终身都觉得很有意义的事情,值了。服务期满了,她还想回到基层工作。
四位“00后”志愿者,只是万千青年投身广东“百千万工程”的缩影,还有更多志愿者在默默耕耘。据统计,今年有来自广西、湖北、湖南、江西、重庆、四川、贵州等100余所高校的300余名优秀毕业生选择到广东基层服务,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90%,党员团员志愿者占比超82%。
据悉,接下来广东共青团将持续关心关爱“百千万工程”专项行动志愿者,联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12355青少年服务台等团属项目平台,聚焦“引、用、育、留”等关键环节构建育人链条工作闭环,组织引导项目志愿者积极参与共青团工作。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叶孜文 通讯员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