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这是一场属于能工巧匠的“奥林匹克”,也是一次产业与人才的双向奔赴。9月19日至23日,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将在河南郑州举行。围绕“技能照亮前程”的主题,大赛共设置106个赛项,涵盖66个世赛选拔项目和40个国赛精选项目,吸引全国35支代表队、约3420名选手同台比拼。更值得关注的是,大赛不仅是技能的擂台,更成为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以赛促训、以赛促教,正在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的动能。
作为制造业和技能人才大省,广东此次派出116名选手参加全部项目角逐,参赛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他们之中,既有来自技工院校的“技能新星”,也有风神汽车、万乐药业、TCL等企业的“一线尖兵”,覆盖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组成一幅多元而立体的广东技能人才图谱。
新赛项呼应新趋势
跨校训练促成“理论+实操”复合人才
本届大赛延续前两届做法,设置世赛选拔项目和国赛精选项目,其中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新增赛项有6个,包括无人机系统、智慧安防技术、软件测试、数字交互媒体设计、口腔修复工艺技术、零售等,紧跟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等产业发展趋势,引领精细化人才培养方向。
来自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2025届的毕业生林威,是本届国赛智慧安防技术项目的广东选手。这一新增赛项融合AI图像分析、智能传感等技术,要求选手独立完成楼宇对讲、视频监控、停车场管理等全系统安装调试,而林威的 “技能跃升”,始于一次跨校实训。
尽管理论功底扎实,但实操曾是林威的短板。省赛结束后,他来到了广州市技师学院进行“沉浸式”集训,这里的实训环境让他眼前一亮:设备完全对标真实工作场景,教练团队按模块分工,每天计时训练、复盘评分,还有往届冠军的手把手教学、“一对一”指导。“真实接触到设备的具体使用场景,让我的实操水平更进了一步,对整个系统的认识也有很大的提升。”在高校学习中丰富理论储备,在技校训练中强化实操,林威正努力成为“懂技术、会动手”的复合型人才。
黄君豪同学在进行手绘专项训练。
同样年轻的还有深圳技师学院的黄君豪。刚满18岁的他,是工业设计技术项目中最年轻的广东选手。产品调研、建模渲染、3D打印……每天超过12小时的训练强度没有消磨他的热情。“工业设计不是冷冰冰的,它要让人用得舒服”,黄君豪说。备赛期间,他和教练走遍商场,用手机记录产品细节,用笔记本整理不同人群的审美偏好——这些点滴积累,成为他应对赛场“盲题”的最大底气。
企业职工占比提升
“以赛促学”唤醒老师傅“新热情”
与往届不同,本届国赛精选项目明确要求各代表团选手中企业职工人数比例不得低于50%,此举更加凸显产教融合特色,让赛场与职场无缝衔接。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和技能人才大省,精准对标、统筹部署,派出的116名选手中,学生选手65人,职工选手51人,其中企业职工选手22人。
在深圳坪山,万乐药业有限公司的生产操作工周日健正专注于药物制剂模拟训练。作为药物制剂项目(国赛精选)的广东代表,在公司支持下,他的备赛场地从生产车间搬到了企业研发实验室,这里配备了与国赛标准一致的设备设施及耗材,甚至专门为他脱产训练开辟了“绿色通道”。
周日健正专注于药物制剂模拟训练。
“比赛内容和日常工作契合度很高,从固体制剂的制粒、压片到冻干粉针剂的工艺控制,都是生产线日常面对的环节。” 2020年毕业至今,周日已在注射剂车间工作五年,日常与固体制剂、冻干粉针剂打交道。但比赛远不止操作熟练那么简单,“既要懂设备组装,又要有药剂知识,是对综合能力的考验。”他说。备赛的过程,也成为他重构知识体系、拓宽专业视野的契机。
在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高级技能员邓安同样感受深刻。从业16年的他坦言,长期在同一岗位工作,学习能力有些“退化”,但比赛重新点燃了他的求知欲。他参加的是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项目,最大挑战是必须“一次成功”:“生产允许反复调试,比赛没有试错机会。”为此,他每天分早、中、晚三个时段开展模拟训练,细致打磨每个操作细节。同时,备赛也让他接触到新技术——通过集中监控系统,几百台机器人的运行状态一屏可见,“哪台有问题一目了然”。
企业入局,掀起“全民练兵”热潮,也从中看到人才培育的新路径。万乐药业副总经理侯常林表示:“会视参赛员工为重点考察对象,在企业内部提供相应的晋升渠道,为后续其他员工参加省赛、国赛甚至世赛给予鼓励和支持。”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制造总部总部长、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耀辉也认为:“这一次国赛,真正从用户需求和企业痛点出发,有助于完善企业的人才培养战略,通过与全国顶尖选手的竞技交流,帮助参赛选手开阔视野,提升专业技能水平,进而带动技能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
服务行业同样精彩
多元选手共绘人才新图景
技能之光,不仅闪耀在制造车间,也点亮了服务行业。
“把爱好做成事业,帮助更多人健康生活,这就是我参赛的动力。”社会体育指导(健身)项目广东省参赛选手黄会超,既是柒捌玖健身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也是深耕健身行业二十余年的“老兵”,此次他自主报名、自主进行赛前准备,以创业者身份展现健身从业者的专业实力。
黄会超参加社会体育指导(健身)项目。
该项目不仅比拼体能,还涉及理论知识、运动教学、运动处方设计、教学能力的考察。体能测试包含抛40公斤沙包、过1.7米横杆、折返跑等四项,需限时完成,环节设计区别于传统体能竞赛,更偏向于综合运动能力的考察;运动教学则要求精准指导动作发力、规避安全隐患,“这与健身教练的定位是高度匹配的,”黄会超提到,“日常当中我们也会根据会员的身体情况量身打造健身方案,比如改善圆肩驼背、做康复训练等等,这些能力都能在比赛中体现出来。”备赛期间,他在深圳相关部门协调下获得专业训练场地支持,他希望借国赛提升技能水平,花时间沉淀好专业素养,未来更好助力大众健康,推动行业向专业方向深耕。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家政学专业的卢珊珊从一线保姆做起,已在家政行业深耕了11年,目前成为深圳轻喜到家科技有限公司育婴早教讲师,此次参加育婴项目(国赛精选)。该赛项主要考察内容包括宝宝的生活照料、保健护理、健康管理、早期教育等4个板块。他们从一线工作中积累经验,又通过竞赛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据广东省代表团领队、广东省职业技能服务指导中心主任叶磊此前介绍,本次广东选手年龄跨度从17岁到51岁,覆盖10个地市、45家单位,“既有技能新星,也有老师傅”,体现出广东技能培育终身化的鲜明特色。目前,全部116名选手已完成赛前集训,奔赴郑州。他们不仅代表个人,更是广东推进产教融合、构建技能型社会的一方缩影。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程安
实习生:许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