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为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今年主题为“早防早治,守护认知”。9月20日,在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来临之际,广东省2025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广州白云山举行。
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关键在于“早”。在广东,一场以AI和技术创新破局的“早筛早诊”战役正在打响。
南都N视频记者注意到,此次活动发布了广东省老年期痴呆全病程服务协作网。而支撑这一系统背后的则是来自协作网成员单位、多家医院在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方面的系列前沿诊疗技术创新。
广医二院:AI筛查下沉社区
2分钟自测 可实现大规模脑健康筛查
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中有约1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患病率仍在持续上升。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和筛查主要依赖量表评估(如MMSE、MoCA)、影像学检查和生物标志物检测。传统的神经心理量表测试虽然广泛应用,但耗时长(每次需15-30分钟)、对专业人员依赖性强,在基层社区大规模推广有一定难度。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由国家核心高级认知障碍诊疗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联合多家人工智能科技企业、国家算力中心共同研发的BrainCom“忆脑康”失智症AI智能早筛及综合诊疗系统正式发布。该系统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与临床医学,构建起覆盖认知障碍“脑健康普查—疾病预警及确诊—自适应智能康复训练—智能化、个性化照护”全链条的智能化综合诊疗平台,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脑健康挑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据广州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国家核心高级认知障碍诊疗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负责人刘军教授介绍,“忆脑康”系统全面适配广东省认知障碍三级防控体系,可灵活部署于医院神经内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基层社区。借助声纹识别、画钟分析等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高效、快速完成大规模脑健康筛查。
刘军教授团队在社区脑健康普查现场观察发现,利用人工智能设备BrainCom“忆脑康”开展的筛查活动,平均每位长者用时大约2分钟左右,相对于传统的纸质量表筛查,速度大为提升,即使是只有两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筛查人员,也可以轻松应付上百名长者的社区筛查,没有发现排队的现象。
另外,由于该系统可以通过手机扫码自评,长者或家属在家就可以自己扫码测评,自评之后,系统可以马上显示是否有认知风险,同时可以看到测评结果报告,让认知障碍疾病的社区普查可以更加灵活。该系统的推广应用也大大减轻了基层医疗单位的负担。
这一系统响应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认知障碍疾病诊疗方面对社区“三个80%”(知晓率、筛查率、干预率)的要求,依托AI声纹识别等技术,为实现“早发现、早干预”的公共卫生目标提供了智能、高效的新途径。
珠江医院:游戏筛查+脑机接口
开辟认知康复新路径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自主研发“SMART互动式AI认知早筛设备”,通过5分钟交互式游戏检测数字化表型特征,大幅提升认知障碍早期筛查的效率和准确性;建成华南首个“脑机接口临床研究病房”,探索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应用,为认知康复开辟新路径。
就认知早筛方面的研究进展,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高筱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进一步介绍,“关于SMART检测设备,其原理基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早期常出现情感淡漠、反应迟缓、表情减少、步态变化等特征。”
高筱雅主任指出,该系统通过互动式游戏任务捕捉数字化生物标志物(如眼球运动、微表情、书写、步态等),从而实现高效、无创、快速的早期筛查。目前设备已部署于广州市2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方便老年人就近参与检测。“我们正在开发配套APP版本,预计年底还将上线认知康复训练模块,使居家进行认知训练成为可能。”
在家庭层面,作为子女应如何帮助父母预防或干预此类疾病呢?
高筱雅主任回应,实际上,约40%的老年痴呆可通过控制高危因素进行预防。关键风险因素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运动缺乏、睡眠障碍、不健康饮食、听力和视力下降、社交活动少等。
她对此提醒,早期识别症状也至关重要。除了记忆力下降等认知功能变化,部分患者早期还可表现为性格改变,如开朗的人变得沉默、大方的人产生多疑心理,甚至出现无端猜疑他人等行为。这些非典型表现易被忽视,但往往是认知障碍的早期信号。因此一旦发现相关迹象,应及时就医。在临床前期或轻度认知障碍阶段的这段“黄金窗口期”,进行药物干预,可以显著延缓疾病进展。
广医脑科医院:小程序+“5G脑心动车”
开创老年痴呆全周期移动服务新模式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作为广州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技术指导单位和广州市老年痴呆防治联盟主任单位,自主研发了筛查工具“惠记忆”小程序,为老年人提供免费、便捷的痴呆风险评估。目前已覆盖全市11个区11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成初筛近45万人次,为2.6万高危风险人群发送健康教育信息和就诊转诊建议。
医院方面相关负责人介绍,“我院作为国家高级认知障碍诊疗中心、中国帕金森病诊疗培训基地,拥有记忆障碍门诊、老年精神神经科学病房等。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精准诊断取得创新,只需抽一管外周血进行检测,就可以提前10-15年预测风险。”
社区居民筛查出阿尔茨海默症后如何就诊?广州市白云区京溪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周巨彬则分享了其社区的举措。“我们依托广州市老年痴呆防治联盟,对疑似痴呆人群,开通绿色通道,由社区医生填写转诊单后,联系上级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预约挂号、优先就诊。符合高风险人群标准的老人,可享受免费检查,符合相关条件者,甚至可根据个体情况接受免费的药物治疗(促进认知、改善情绪等)和非药物治疗(音乐治疗、芳香治疗、运动治疗等。”
除此以外,全球首创的“5G脑心动车”也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全球首创“5G脑心动车”移动平台,集筛查、评估、干预于一体,整合了多项原研技术,集成快速筛查评估、血液标记物精准检测、脑机接口筛查与干预、数字认知康复等系统,打破时空限制,服务直达基层,让居民在家门口就享受专业服务,开创老年痴呆全周期移动服务新模式。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牵头推进关键技术研究
前移诊疗窗口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牵头全国39家单位开展中国人群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自然史及防控关键技术研究;首创“DIR蛋白检测技术”实现外周血中AD核心生物标志物无创高敏检测;开发“嗅觉功能检查与康复干预系统”将诊疗窗口前移5年。
AI筛查、血液预警、游戏筛查、移动诊车……随着越来越多的诊疗创新成果涌现,广东正通过多技术融合与多机构协作,将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网络越织越密,真正为实现早防早治,守护认知的目标提供了坚实的广东方案。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伍月明 通讯员 粤卫信 许咏怡、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