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名学者齐聚,探讨AI治理、具身智能商业化等前沿议题

南都N视频APP · 政商数据
原创2025-09-22 21:24

9月20日,第七届“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在深圳举行,50位获奖科学家齐聚现场。据悉,今年获奖人的研究领域涵盖人工视网膜光感修复、可信视觉计算、载人密闭空间二氧化碳转化应用、星球移动探测机器人等一系列前沿突破。在9月21日的新基石50²论坛现场,“科学探索奖”获奖人及各界代表约500人也齐聚探讨基础科研、颠覆性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关联。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家数据专家委员会主任江小涓在“新基石50²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数智经济与数智社会:合理与合意》的主旨演讲,她从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与挑战出发,提出了评估数智时代新技术的两个核心维度——合理性与合意性。其中,“合理性”关注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与发展成果的公平分配,“合意性”则关注社会共识与社会稳定。 

图片

她认为,面对AI等泛在技术的治理挑战,仅靠政府集中监管难以应对,必须依靠市场机制、社会共识和产业自律形成的 “分布式治理”来协同解决,“积小善为大善,以大善引领小善,使AI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目标更加匹配,为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多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昌平实验室主任谢晓亮在《生物医学研究范式的变革》主旨演讲中,介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进步与挑战。他指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变革生物医药的研究范式,为新发流行病、癌症、阿尔茨海默症等人类社会长期面临的健康风险,提供了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分享了非常规高温超导领域的最新突破。他通过回顾铜基、铁基和镍基超导材料的发现历程,特别是中国科学家在提升镍基超导转变温度上的突破,强调了“非常规科学研究”中的好奇、交流、碰撞对于实现原始创新突破的关键作用。

除此以外,香港科技大学教授、科学探索奖获奖人范智勇也在与媒体交流时探讨了业界和学界在具身智能方面的进展。公开资料显示,范智勇主持了多项光电和传感器课题的研究和产业化,目前也在做相关创业项目。范智勇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自己切身感受到今年的机器人热潮,走访了宇树科技、云深处、越疆、众擎等头部企业,不少企业都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愿,但每家公司都在找差异化。

范智勇还提到,在商业化落地上,目前传感器细分市场也多,摄像头、麦克风等传感器的商业化走得更为成熟,但类似嗅觉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等领域的商业化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培育。在他看来,商业化落地的关键还在于应用场景。“一定要有应用场景的开放,传感器才能开始迭代的过程。没有应用场景投资人也不会投。所以关键就是要找到市场和应用场景。”

“新基石50²论坛”由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SSV)、新基石科学基金会与南方科技大学联合主办。作为新基石科学基金会的年度学术盛会,该论坛已连续五年为来自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各领域的科学家搭建跨学术交流平台。

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人才官奚丹在现场表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与相互渗透正在成为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甚至将定义未来的新研究范式。促进跨学科的深度交流与碰撞是50²论坛的核心使命与愿景。腾讯希望继续发挥好“连接”作用,不断搭建高水平的跨学科学术交流平台,营造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点燃原始创新的星星之火。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林文琪


编辑:甄芹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