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进鹏:职业教育为现代产业供给了超70%的新增高技能人才

南都N视频APP · 时局快报
原创2025-09-23 14:07

南都讯 记者吕虹 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离不开职业教育的支撑。“十四五”期间,我国强调持续深化职普融通,但目前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仍有待提高。

在23日上午刚刚结束的国新办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介绍“十四五”教育领域整体情况时提到,职业教育供给了现代产业70%以上新增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图片

新华社照片,北京,2025年9月23日    9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教育部副部长熊四皓、教育部副部长杜江峰介绍“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进展成效,并答记者问。这是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介绍情况。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如何切实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真正实现普职融通?

怀进鹏发言中强调,要坚持实施“新双高”改革,大力推动办学能力高水平和产教融合高质量,充分融合人才成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南都记者留意到,今年4月,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于5月1日正式实施。

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熊四皓在答记者问时,进一步以详实数据介绍了国家在政策引导、资源配置等方面提振发展职业教育的举措成效,以及后续的施策方向。他指出,要着眼“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源源不断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

他表示,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有中职、高职和本科三个层次,中职9302所,高职1562所,职业本科87所,在校生共3400万人,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

据熊四皓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围绕国家发展战略、产业升级需要,以及区域和产业发展重点,优化专业布局、完善层次结构。包括:五年新增了专业点1.2万个、63所职业本科学校,52所普通高校开设了职业本科专业;专业点50%为工程、技术类专业,年均调整达到10%;组建了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提升技能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

在提高育人质量方面,实施第二期“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技能型高校的“国家队”。组织校校联合、企企联手、校企对接,实施“高技能人才集群培养计划”,推动行业企业向职业院校开放技术标准、生产资源、职业场景,让学生在生产一线、真实环境中,锻炼实践能力,提高实战本领。

在环境风气营造层面,通过系列活动载体,大力宏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持续提升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如职业院校建设了一大批劳动教育、职业体验中心,为广大中小学生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每年定期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等。

编辑:梁建忠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