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25年西北太平洋的“风王”“桦加沙”挟暴雨巨浪直扑广东沿海,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在全省各地紧急展开。
从省委、省政府多场高规格会议部署防控,到持续滚动的监测预报预警;从222万人的大转移,到各地应急避难场所的迅速开放;从阳江万艘渔船归港,到珠海近百名“台风宝宝”顺利诞生……在这场超强台风的袭击中,广东以“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生命防线构筑,以“拉网式排查”“一对一转移”的硬核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的现代化应急治理。
随着“桦加沙”强度逐渐减弱,广东多地已陆续解除“五停”措施,铁路、公路、航运等正有序解除管控措施,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正常。
高规格部署彰显“广东态度”
迎战台风,时间就是生命。当“桦加沙”加强为超强台风级趋向广东沿海时,广东迅速反应,连开多场高规格的会议研判部署。
9月22日下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抗击18号台风工作会议,进一步分析研判台风发展态势,对全省防御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进、再落实。
9月23日,“桦加沙”趋近广东,已经带来广泛的风雨影响,随着台风中心进一步逼近,决战在即。
23日上午,省委书记黄坤明在省委应急指挥中心主持召开视频会议,根据台风最新变化进行跟踪研判,指挥调度全省进一步优化防范应对措施。
当天上午,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紧急动员令,一时间,全省迅速动员,各地、各部门纷纷投入到防风防汛和抢险救灾工作中。
24日8时,“桦加沙”中心位于阳江东偏南方向约200公里的近海海面上,并缓慢向西移动,给广东带来严重风雨浪潮影响。当天上午,省委书记黄坤明,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分别在省委应急指挥中心和省应急管理厅指挥调度台风防御,指导督促有关地市全力做好防范应对和抢险救灾工作。
9月23日,广东部分居民已被提前转移至安置点。南都N视频记者 刘有志 摄
从对留守儿童、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的逐户逐人“一对一”转移,到“拉网式、地毯式排查”“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要求;从对回港避风船只和沿海设施进行逐一跟踪检查,到对塔吊、广告牌、玻璃幕墙、建筑工棚等陆上重点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防护,无一不体现出党委、政府对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任的态度。
高效协同下的执着坚守
叠加前期台风“米娜”影响,且正值国庆中秋双节前夕,人流物流车流高度集中,生产经营活动活跃,对广东的此次防范应对“桦加沙”带来较大挑战。
如何应对挑战?靠的是快速响应,高效协同。
台风预警发出后,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江门、阳江等多地宣布实施“五停”,尽最大可能保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9月24日,“桦加沙”掠过深圳。南都N视频记者 刘有志 摄
持续滚动的监测预报预警,各种渠道及时发布台风动态,提醒群众随时作好准备,引导群众做好安全避险和个人防护。
有人撤离,就必定有人坚守。动员令要求,各级三防指挥部要落实牵头抓总责任,加强值班值守,指挥长、副指挥长必须坚守岗位、坐镇指挥,检查各项措施落实情况。
从珠三角海域到粤西渔港,从执法人员到基层干部,无数身影奔波在防风一线,扎实做好各项防御工作,最大限度降低超强台风可能带来的损失。
9月23日下午,阳江海陵岛闸坡渔港内,800余艘渔船安安稳稳停在港内避风。与此同时,阳江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闸坡海洋综合执法大队的队员们开启24小时在岗巡查模式,确保无一人滞留船上。“我们要求所有回港避风的渔船加固锚缆、人员上岸。”闸坡大队综合协调组组长潘智聪说。
阳江海域,船只回港。南都N视频记者 邹卫 摄
在珠三角海域,各部门的应急协作同样筑牢了台风“防御墙”。深圳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通过电话、微信群、现场劝导逐船逐人确认,督促2388名本地渔民、150名外来避风渔民全部转移至陆上安置点,更有渔民请来吊车将渔船吊上岸,减少台风对渔船造成的损坏。
在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驻村选调生赵家林、方成凯与村民合力加固渔船,在他们的带动下,更多村民加入,最终港内所有船只完成安置加固。
9月24日上午到中午,台风“桦加沙”来到了离东莞相对比较近的位置。该市水务局驻镇工作指导组、虎门和黄江等镇的工作人员加强堤防和易涝点巡查值守,第一时间处置路面积水等情况。受暴雨天气影响,多地遭遇树木倒伏、杂物堵塞等突发状况,给道路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东莞交警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全力投入道路抢险工作。
城市按下“暂停键”,他们却按下“加速键”
台风“桦加沙”让城市按下“暂停键”,但有一群人却按下了“加速键”。
作为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医院肩负着特殊使命,在极端天气下更要确保医疗服务的持续与稳定,为市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在珠海,91个“台风宝宝”的啼哭成为风雨中最动人的声音。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提前开通孕产妇绿色通道,免费安置待产孕妇,截至24日清晨已迎来6名“桦加沙宝宝”。
24日7时许,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急救团队冒雨出发,在积水路段中争分夺秒,将临产孕妇安全接抵医院。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提前部署,免费提供胎心监测,为孕产妇吃下“定心丸”。截至24日上午10时,该院已有6位孕妇提前入院待产,7名新生儿相继出生。
据珠海卫健局,从9月23日0:00至24日13:00,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出生的婴儿有91个。图片来源:珠海传媒集团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重症ICU的医护人员带着行李值守科室,深夜冒雨冲向现场,完成危重患者紧急气管插管及其他高级生命支持;急诊医学部全员返岗,三支应急梯队轮换值守,截至24日12时,接诊百余人次。
当台风侵袭,在广东各个角落,无数基层守护力量和凡人善举汇聚而成的暖流时刻在涌动:潮州积水涵洞内,父子被困命悬一线,民警果断劈出“一字马”,在浑浊积水中开辟生命通道;广州番禺七旬老人不慎走失,民警、镇街干部、消防救援人员与村民迅速组队,顶着狂风通宵搜寻,最终将老人安全送回家人身边;深圳两名保安顶着狂风合力将摔倒的路人扶至安全区域;阳春街头,摩托车主不慎摔倒,一过路车主迅速喊朋友下车将其扶起,并用车身为其“遮风挡雨”......
这些逆风而行的身影,让“五停”中的城市始终涌动着温暖。广东的温度,藏在每一次风雨无阻的坚守里。
统筹:陈杰生 吴璇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朱唯信 叶孜文 张思琦 张婷 卢婉珊 吴泽嘉
设计:尹洁琳
出品:南都政务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