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版头条|两线齐发!园山到市区地铁直达,逛光明吃遍美食

南都N视频APP · 拌面酱
原创2025-09-29 00:24
图片

南方都市报2025年9月29日深圳B01版。

9月28日上午11点18分,深圳地铁16号线二期、6号线支线二期车站开门迎客,市民奔跑进站,抢“鲜”体验。至此,深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609.6公里,车站428座,线网密度达0.305公里/平方公里,继续稳居全国内地城市第一,预计路网客流吸引能力进一步增强,旺季高峰单日客流或将达到1100万人次。

除了此次开通的两条线路外,年底深圳还将迎来4条地铁新线投入运营。其中,13号线一期北延已进入空载试运行阶段,5号线西延、8号线三期和11号线二期(红岭南段)也已通过项目验收。

市民提前排队“尝鲜” 园山 迎来8座地铁站

上午10时许,距离地铁16号线二期、6号线支线二期开通还有一个小时,已有市民在站外等待尝鲜打卡。“家门口通地铁太方便,今天特意赶过来,想体验一把首班车。”家住安良的刘先生激动地说, 5年的等待非常值得,园山一次性迎来8座地铁站,以后上班、休闲出行都更方便了。

11点18分,新线车站正式开门迎客,两条承载着龙岗、光明居民期盼的线路终于迎来全线贯通,市民的期盼早已写满生活细节——有人盼通勤提速:“以后从园山到市区不用公交转地铁折腾1小时了。”有人念着烟火气:“可以坐着地铁吃遍光明美食。”还有人关注实用体验,车站智慧客服现场“圈粉”,列车无线充电体验感拉满。

记者在现场看到,大康站、碧眼站等高颜值车站成为热门打卡地,不少市民举起手机把镜头对准不同角落,因为深圳地铁把建筑美学和客家文化一起写进了轨道交通语言艺术——如16号线二期金源站和吉溪站提取了客家围屋、半月池元素,并设置了客家民俗雕塑;6号线支线二期虹桥公园站则把简约的科技线条与装配式元素相互交融,通过半裸装风格展现现代建筑艺术之美。

两条线路开通后,新增地铁运营里程14.49公里、车站11座,不仅能改善沿线数十万居民的出行条件,更将加速龙岗园山、光明科学城与深圳核心地区的资源流动,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这份跨越数年的期盼最终化作市民日常出行的便捷与舒心。

龙岗光明至中心区通勤效率大幅提升

交通便利是城市发达、宜居的重要标杆。随着新线的开通,深圳地铁路网内外畅达,成就深圳人出行的“幸福之城”。

据介绍,新开通的地铁16号线二期起自既有大运站,终至园山西坑站,线路全长约9.54公里,设车站8座。线路贯穿龙岗园山街道,串联西坑、大康、安良等社区,实现“村村通”。线路开通后,将进一步强化龙岗中心城与园山片区联系,实现东部中心“内聚外联”,畅通东部至市中心的“快进快出”通道,推动区域交通互联互通。园山居民可坐地铁便捷抵达大运及坪山枢纽,通勤和出行效率将大幅提升。

6号线支线二期起自既有光明站,终至光明城站,线路全长约4.95公里,设车站3座。线路开通后,实现了光明区高铁与地铁的高效换乘,乘客往返光明科学城与福田中心区的通勤时间将大幅缩短,让跨区上班族早上多睡一刻钟、晚上提前半小时到家。

其中,光明城站作为深圳西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与广深港高铁、赣深高铁、地铁13号线(未开通)接驳,未来还将引入深莞增城际线路,构建“高铁+城际铁路+地铁”无缝衔接的交通体系。记者在探访中看见,光明城站采用双岛四线同台设计,乘客无需上下楼层折返就能换乘。从车站A、B口步行约5分钟就能抵达光明城高铁站。届时,从光明出发到广州南站最快25分钟,到香港西九龙站最快34分钟就能到达。

新线的开通不仅缩短了通勤时间,还拓展了市民的生活半径,让城市各区联系更加紧密。如6号线支线二期直达光明虹桥公园-大顶岭-碧眼水库生态环线,为深圳各区居民享用自然观光与户外运动资源提供了交通便利。碧眼站周边是“老光明”居民集聚区,有光明招待所、余记、新湖烧鸡本地特色美食,方便更多深圳人感受光明浓浓的烟火气。

园山居民20分钟直达龙岗中心城

随着两条新线正式投入使用,16号线全线车站增至32座,线路全长38.74公里,换乘站3座,可与地铁3号线、14号线换乘。列车跑完全程约66分钟,园山居民20分钟就可直达龙岗中心城,区域一体化“再提速”。6号线支线车站增至7座,换乘站2座,可与地铁6号线、13号线(未开通)换乘。

据深圳地铁运营单位介绍,新线开通后,16号线全线工作日早晚高峰时段(7:30—9:00,17:30—19:30)行车间隔为4分50秒,其他时段行车间隔7分30秒,周末及节假日行车间隔6分钟。6号线支线全天行车间隔7分43秒。

此外,16号线二期园山西坑站将在23点全程末班车后,加开3列到黄阁坑站的半程末班车,发车间隔为10分钟,最后一班半程车发出时间为23点30分。6号线支线二期深理工站将在全程末班车后,于23点25分加开1列到光明站的半程末班车,保障夜归人回家。

“搭积木”建车站 机器人铺地砖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批装配式试点地铁线路,地铁16号线二期共有3座全装配式车站,是目前全国装配式车站数量最多的运营线路。其中,大康站是内支撑体系下国内最大的全装配式地铁车站。

据介绍,装配式施工是在预制厂提前生产车站构件,再运至现场像“搭积木”一样拼装,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工厂化制造、智能化运输、装配化施工。相比传统现浇模式,3座装配式车站共节省钢材800吨、木材600立方米,减少建筑垃圾90%,碳排放降低30%,施工人员从200余人减少至40余人。

同时,深圳地铁还引入“基于BIM的机电工程数字化建造技术”等数字化应用,将工效提高10倍。用地砖铺贴机器人24小时作业,将工效提升近20倍。同时,推行“无线化”“无焊化”“无尘化”等绿色智能建造管理,应用智能环控系统,全线系统节能35%以上。此外,新线列车采用永磁牵引系统,可节能20%~30%;应用轻量化设计让每列车减重3~4吨,每年可节电9万度,减少碳排放90吨。


南都融媒出品

记者:张艳丽

摄影:赵炎雄 实习生 程佳丽

设计:王娟娟

图片

编辑:李斌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