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奥一网“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大调研——与城市对话”栏目,聚焦工程长期围挡现象,近期推出系列报道,记者走访了全市多个长期占道施工项目,揭示了超期围挡带来的交通拥堵、民生影响等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此前报道↓↓↓
工期一延再延,道路一“围”数年!深圳多个工程围挡“超长待机”
龙岗一路段修了五年未完工?市国资委:安全要求较高,工作难度较大
报道发布后,深圳市相关部门及项目方积极回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整改措施。近日,记者对部分项目进展进行了跟踪了解。
最新后续
多个工程项目整改、优化施工措施
因地铁13号线施工,创新大道工程位于打石一路、打石二路的施工段,此前长期处于围挡状态,部分路段封闭多年。近日,记者从南山区工务署相关工作人员处获悉,经过与前期工程建设单位深圳地铁建设集团的移交工作,目前项目已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预计今年年内完工。
围挡近七年未完工的空港新城综合管廊二期项目,目前已制定多项优化措施。项目建设单位督促施工单位加强施工组织,充分利用9-12月非汛期黄金施工期,加大资源投入,加快施工进度,并建立起市区联合、多渠道推动机制。据建设单位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介绍,目前福永大道(怀德路-宝安大道)段管廊的竣工时间已延期至2026年12月31日。
“超长待机”近六年未完工的坪地电缆隧道综合管廊项目也推出了一系列优化措施。项目方加大人材机投入,充分利用深圳9-12月黄金施工期,加快施工进度。项目建设单位已牵头组织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成立专项整改小组,集中整改疏解道路病患严重区域。对于交通拥堵路段采用盾构(顶管)工艺,减少交通拥堵并加快施工进度。为减少对居民影响,项目部将及时做好沟通答疑工作,并与街道社区保持良好互动。建设单位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回应表示,所有建设路段将在2026年陆续完工,并恢复交通。
除了加强部门协调、推动施工以外,部分项目在基础管理上进行“补课”。此前,存在公示牌施工日期过期、“超期围挡”现象的宝荷路污水管道项目,目前,已对公示问题进行整改。项目方对施工围挡区域进行了统一排查,重新张贴了主要参建单位负责人和联系电话的信息公示牌。据介绍,补充公示牌将标记施工段平面图,每日更新完成进度,方便市民了解工程进展。同时,项目方还按照交通部门要求在围挡外安装摄像头,便于调取视频资料。项目建设单位龙岗区水务局在回应中表示,将全力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在今年12月30日前完成全部建设内容。
此前,公告牌信息更新停滞两年的盐田港拖车综合服务中心项目,目前也有了新进展。据了解项目已于2025年9月1日开始实施场地平整、边坡处理等内容,现场告示牌已于近期更新。为缓解相关路段通行压力,施工单位按照交通部门要求,在围挡两端50米处增设“车道缩减”“减速慢行”警示标识;协调交警部门优化永安路与武深高速出入口信号灯配时,缩短车辆排队时间。据了解,工程主体预计2026年8月基本完工。
创新举措
“被动解释”转为“主动告知”
创新举措提升治理透明度
在推进具体项目整改的同时,深圳市也在积极探索治理模式的创新。记者注意到,在南山不少工地围挡上,除了传统的黄色告示牌外,还多了一张蓝色的“连心码 ·知路情”告示牌,扫描二维码即可查询工程进度等具体信息。这一举措获得市民“很好,希望推广”的点赞好评。
据悉,连心码正在南山区进行试点。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南山管理局处获悉,为破除信息壁垒、增进公众理解,该局针对民生诉求热点问题专项调研,在规定占道施工公示牌设置的基础上,首创“连心码”信息公示机制,以提高信息公开质量,市民通过阅读蓝色“连心码”告示牌及扫描“连心码”,可获取项目详情、施工进度、工期安排、施工难点等相关信息。
据统计,南山区已有63个大型疏解项目增设了蓝色“连心码”告示牌285块。在此前采访过程中,南山区工务署相关工作人员也透露“连心码”将在打石二路匹配计划同步张贴。
您身边是否还有超期围挡?
施工信息公示是否规范?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反馈
我们将持续关注
与城市对话
城市由个体构成,治理由细节构成,而城市的向心力由无数人和细节构成。治理的核心在于协调多元主体的利益,如何让多元治理的主体纳入治理的政策制定和执行当中?由南方都市报、奥一网、南方民间智库联合深圳大学全球特大型城市治理研究院推出《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大调研——与城市对话》栏目,聚焦市民关注的细节问题,汇聚民间智慧,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不仅为城市凝聚共识,更实现议题的共治链——建立“议题发现-深度调研-方案共创-政策转化”全流程机制;实现多城协同体——针对跨区域治理难题,联动超大城市开展“云端会诊”;实现双向赋能场——既是解决问题的议事厅,也是治理创新的试验田。通过公众参与、专业建言与政策反馈的深度互动,在街巷治理中雕琢温度,在数字治理间丈量精度,让城市进化与民生福祉同频共振。
监制:陈文定 刘岸然 谢江涛
策划:任笑一
统筹:陈璐璐 刘晨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廖静文
设计:刘思 虢娟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与城市对话
编辑:廖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