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房住”到“住好房”,深圳正在努力诠释“好房子”的定义。好房子背后,必须有好企业。深圳房地产企业的真实成色如何?谁在砥砺前行,谁又在滥竽充数?
近日,深圳市房地产业协会(下称“深圳房协”)连续打出四记重拳——其中,摸底房企实力被视为最关键的第一步。这份《深圳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实力研究报告》的发布,不仅亮出了深圳房企的真实“家底”,也为后续联手头部企业定义好房标准、发出行业诚信倡议、打造线上好房节等一系列动作,奠定了坚实的行业基础。
摸底:进千家企业,亮出深圳房企“家底”
好房子背后,必须有好企业。
今年3月起,深圳房协历时5个多月,组织专业团队对全市1271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展开全面调研,并于8月19日发布《深圳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实力研究报告》。
这份报告已连续发布26年,是全国首个以城市为单位、聚焦房地产行业的公开评估体系。深圳房协会长吕晋川表示,报告的价值在于为政府政策提供参考,为企业决策提供帮助,为社会信用提供指引。
在评估体系中,“创新能力”“产品品质”“社会责任”成为三大核心指标。协会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技术支持,不断优化评估模型,系统梳理企业成功经验,旨在引领企业探索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随着报告的发布,深圳房地产百家典型企业也逐一亮相。深圳地铁、华润、招商、中海、鸿荣源等10家头部企业和振业、中信城开等90家中坚力量获得认可。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报告除了对参与研究的1271家企业进行整体分析,还对459家未参与研究的房地产企业进行了逐一核实。针对“僵尸企业”和无项目企业,报告提出以“轻重缓急、先易后难、稳妥有序”的原则,采取注销引导策略——这一举动被视为净化市场生态、优化行业结构的关键一步。
定义:从“卖房子”到“卖生活”的转型
摸清家底之后,下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好房子到底长什么样?
深圳房协联合深铁置业、华润置地、中海地产等领军企业,共同解剖“好房子”的内涵。
深铁集团提出“六好”标准——好设计、好材料、好建造、好智能、好配套、好服务,围绕TOD模式打造与地铁无缝衔接的宜居社区;华润置地则强调“构建爱意与善意的生态系”,从社区营造与物业服务入手,让房子成为情感容器;中海地产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核心,打造可持续演化的智慧人居系统。
吕晋川表示,从这些头部企业的好房子标准中可以欣喜地看到,宜居、温暖开始成为共同关注的词汇,行业把人的需求放在了首位,从产品思维到人性思维的提升,从卖房子到卖生活的转型,是深圳房地产的未来和方向,协会将联手行业优质企业,不断打造好房子的深圳样本,在“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实现真正的美好人居、幸福人居。
落地:倡议诚信、集结百盘打造线上好房节
摸清家底、定义标准之后,深圳房协继续打出另外两张牌:在新政落地当天发出诚信倡议,并在国庆期间打造线上好房节。
2025年9月6日,深圳出台房地产新政,进一步放宽购房限制。政策落地当天,深圳房协第一时间发出《诚信倡议书》,呼吁企业不哄抬房价、不违规炒作、不虚假宣传。
好房子,最终要走到购房者面前。
紧接着,在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深圳房协在“深圳房地产”小程序上推出“城市有光 居者有梦”线上好房节,集结百余品牌、千套房源,打造一站式购房平台。平台不仅展示特价房、一房一价等优惠信息,还提供协会对楼盘的分析评分,并设立投诉热线与邮箱。
“我们逐一看房、谈判优惠,希望做到好房无忧。”深圳房协工作人员表示。这一平台也成为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对接的数字化桥梁,推动行业向透明化、智能化转型。
未来:服务政企、温暖社会,推动行业向“好”而生
吕晋川表示,协会始终秉持“服务政府有担当、服务企业有温度、服务社会有情怀”的宗旨,致力于成为政府智库、企业桥梁与社会责任担当者。
从摸清家底到定义标准,从倡导诚信到搭建平台——深圳房协的四大举措,不仅勾勒出“好房子”从建设到落地的全链条,也展现出行业协会在转型时期的引领力量。
“在金秋时节,我们希望每一位深圳人都能选到安心好房,实现从‘有房住’到‘住好房’的跨越。”吕晋川说。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陈荣梅
深圳房协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