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旅途:一场与吴啸海艺术的对话”展览在深圳若同画廊开展。此次展览展出了艺术家吴啸海近期创作的作品近30件,包括绘画、雕塑、装置等不同形态的作品。充分展示出吴啸海的艺术创作风格与艺术趣味。展览将持续至11月26日。
记者在展览现场了解到,吴啸海1972年生于湖南,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留校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曾留学于英国伦敦艺术大学Camberwel美术学院。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现在生活在北京。2008年在法国被评选为“2008年度世界十位最具潜力艺术家”。作品曾展出于柏林STARKE基金会美术馆、伦敦/苏格兰电影协会、巴黎夏悠宫国立剧院、巴黎大皇宫、BFI英国电影协会、保加利亚国家美术馆、王储基金会传统艺术学院、中间美术馆、成都美术馆、武汉美术馆、西安当代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朱彤表示,“旅途,是古往今来人类共同的隐喻。自屈原以降,旅途便成为中国文学中恒久的母题。它既是求索与抗争的象征,也是精神自我超越的修辞。在吴啸海的创作中,这个意象既带有东方的诗学色彩,又与西方神学中的‘朝圣之路’遥相呼应。吴啸海的艺术,正是在这样的文化传统中展开,他将个人的经验与文明的记忆交织,转化为当代的视觉语言”。
此次展览中的诸多作品,蕴含着东方典籍中的“渡”“悟”之意。雕塑《坐忘》回应的是《庄子·大宗师》中所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的境界;纸上作品《觉》《涅槃》,则是顿悟之思,它们不仅是形态的塑造,且能引导观众在形象中触及不可言说的本质。在吴啸海的画布中,这条道路不是线性的救赎史,也不是浪漫主义的遁逃,而是多重文化叙事交织的现场,是内省和文化批判的隐喻。它既有《山海经》所描绘的神异之境,也有《红楼梦》中“花谢花飞花满天”的虚无感,在无常与幻灭之间,为当代提供了反身性的镜像。
吴啸海表示:他从12岁学画到现在,其绘画的动机不是因为天赋,也不是兴趣,像是机缘巧合。他个人的创作确实是在混沌中游走的,有些拒绝条理化的清晰的东西。“一方面,我从一开始建立作品的时候,这个作品就不停地在给我输送养料,给我提供能量,而不是我给作品输出能量;另一方面,我信奉灵感,而不是体系、知识等确定之物,但这也是人性的一个面向。”
朱彤认为,旅途不是抵达,艺术并非终点。若置于东方诗学,它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顿悟。在这条道路上,艺术是心灵抵达自身的介质。在这场艺术的旅途中,每一次凝视,都是一次新的启程;每一次停驻,皆已在更深的旅途中。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谢湘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