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深圳湾万象城二期正式启幕。深圳湾万象城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黄金内湾区域,二期在一期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进阶,补充了更为多元的商业形态和高规格文化空间。
近300家全新品牌入驻,业态格局全面升级
伴随二期开业,深圳湾万象城正式启用全新品牌主张“BAY TO LIVE”,寓意立足湾区、链接世界,打造融合国际品质与本地特色的高端生活方式生态圈。
据了解,深圳湾万象城二期迎来近300家全新品牌的入驻,其中超120家为首进品牌,以旗舰规格、首发形态与深度体验为核心。
在业态布局上,时尚业态作为核心引领,50余家国际轻奢与国内外设计师品牌重磅落地,共同构筑引领潮流的时尚发布新秀场。另外,户外业态集结20余家专业品牌,引入多家旗舰店与首店级门店,美妆业态汇聚30余家全球高端护肤与香氛品牌,餐饮业态引进80余家品质餐饮,其中50家为首店品牌。
在一期汇聚约60家国际奢侈品牌的基础上,二期进一步拓展品类边界,覆盖户外运动、高奢美妆、时尚服饰、潮流数码等多元领域,最终与一期共同组成超过500个品牌的强大阵容,实现业态格局的全面焕新。
商业空间融合日夜场景,激活片区全时段经济活力
除了以多元特色空间重塑城市商业想象,深圳湾万象城二期通过精心规划的场景,显著激活片区夜间经济活力。
其中,二层立体慢行系统“深圳湾大街”作为空中绿道,以四季花木与自然景观为基底,其柔和的夜间照明系统为市民营造了安全惬意的夜间漫步体验,使商业动线与生态场景在夜晚也能有机融合。
地面层重点打造的两大标志性场景——WAVE广场与水幕广场,在夜间焕发独特魅力:WAVE广场的世界级水景装置与春笋地标在灯光下交相辉映,成为夜间视觉焦点;水幕广场定期上演AI烟花秀、BAY MUSIC、BAY TALK、光影秀等夜间活动,吸引大量市民夜间驻足观赏,成为拉动夜间客流与消费的重要引擎。
同时,地下层绿谷在夜间通过巧妙的灯光设计,营造出与日间迥异的静谧氛围,围绕餐饮功能形成的多样聚会场景,成功延长了消费时段,使绿谷成为夜间颇具人气的城市社交客厅。
在动线方面,地面由后海CBD的商务核心自然延伸至人才公园、春笋及深圳湾文化广场等自然与文化地标,实现商务与休闲的从容切换。地下以“绿谷”为脉络,衔接地铁2号线、11号线、13号线,将通勤人流高效引入这片融合商业与公共生活的城市客厅。
毗邻深圳湾文化广场,构筑区域文化坐标
值得一提的是,由建筑师马岩松领衔的MAD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深圳湾文化广场将与深圳湾万象城相互辉映,构建“设计—公共空间—商业体”的文化坐标。
据介绍,深圳湾文化广场与英国伦敦设计博物馆(The Design Museum)、法国国家家具档案博物馆、法国装饰艺术博物馆已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这里将承载更多大型公共展演与跨界节庆活动,与深圳湾万象城二期共同强化这座超级综合体的文化维度。
记者了解到,深圳湾万象城二期规划四大文化场馆,毗邻深圳湾文化广场,于2026年即将呈现。
其中,深圳湾美术馆以约8074平方米的全新空间落成,聚焦城市文化与商业品牌的艺术实践,打造大湾区现象级文化地标。沉浸式剧院面积逾600平方米,引入全球沉浸式戏剧升级之作,在高度美学化置景中为城市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体验。
另外还有面积约2655平方米的数字艺术中心,围绕顶尖数字艺术、潮流现场的叙事型数字艺术视听中心,以数字科技重构艺术表达,打造全天候的文化消费新场景;以及创意学习中心面积约4044平方米,集艺术设计综合型书店、共享办公学习、文化课程、社群活动为一体的复合功能性空间。
在一定程度上,深圳湾万象城二期的启幕,不仅意味着一个商业与文化高度编织、功能复合的中国商业名片的呈现,也标志着深圳湾超级商圈的进阶。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詹越慧
编辑:乔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