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时分的南沙蟹塘,一只只“横行霸道”的青蟹从蟹笼里爬出,其中几只关节缝隙透出金黄光泽,轻按腹盖能摸到软润的油质感,这些正是国庆餐桌的“鲜味顶流”——南沙黄油蟹。
农历七月至八月,黄油蟹风味迎来巅峰期。广州南沙是全国唯一的"中国黄油蟹之乡",产量占全国50%以上,独特的地理优势养出这种数量稀少、单价动辄千元的"青蟹plus"版本。每年约40吨黄油蟹从这里出发,被运往全国各地,并勇闯阿联酋、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海外市场。
南沙坐拥三江汇流、咸淡水交融的独特地理优势,水体咸度常年保持在2‰—15‰之间,加上200天以上的夏季日照与浅滩“天然晒场”,孕育出“壳薄、肉多、味美”的青蟹。
根据生长阶段进行区分,青蟹分为奄仔蟹、膏蟹、黄油蟹和肉蟹。黄油蟹的产生,缘于极少数奄仔蟹(未发育的蟹)因为膏油积聚过多,或因其他因素无法完成正常发育过程。这种肥到变不了膏蟹的雌蟹,在农历五月至八月会爬上浅滩,在猛烈的阳光照射下,蟹膏逐渐分解、转化为流动的油脂,并在整个夏季不断累积、渗透至体内各个部分,至中秋前后达到顶峰。此时的青蟹膏黄丰盈,蟹盖、蟹爪关节处均可透见黄色油脂,揭开蟹盖还有一股特殊的蟹油香味。行内人形容:“蟹油已融化至每一寸蟹肉”。
由于数百甚至上千只雌性青蟹才会发育出一只黄油蟹,且其一旦离开生存环境后存活时间短,因此这种“异常”青蟹也被称作“蟹中茅台”。
2023年11月,南沙因黄油蟹产量占全国50%以上,产业链完整,品牌效应显著而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黄油蟹之乡”称号,成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地区。
近年来,随着“南沙黄油蟹”知名度的提升,南沙青蟹种植效益也得到了显著提高。数据显示,南沙青蟹的塘头单价已从2019年的60元/斤跃升至140元/斤,亩均增收约5000元。其中,五两重的“全油”黄油蟹,单价动辄千元;五两“膏油级”约三四百元;七两顶级货甚至突破两千元。此外,青蟹的养殖还有效联农带农约15000人次,创造稳定就业岗位700余个,正成为带动南沙村民就业增收的“金钥匙”。
今年,南沙全区青蟹养殖面积约2万亩,预计年总产量近4000吨,年总产值约15亿元,其中黄油蟹产量40吨左右,产值超2亿元。这只在咸淡水交界孕育而成的南沙黄油蟹,集海洋之鲜与珠江之甜于一身,不仅畅销国内北上广深杭等大都市,更远销阿联酋迪拜、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横行”全国,走向世界。
科研界也在对黄油蟹开展“量产”科技攻关。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的科研团队已在实验室及室外养殖环境中,通过营养调控与环境模拟,实现膏蟹向黄油蟹的高效转化。未来,黄油蟹有望实现规模化生产,“蟹中茅台”或将逐步走入寻常餐桌。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策划:邹莹
统筹:凌慧珊 陈袁
采写:南都研究员 李伟锋
设计:蔡沐晗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国庆吃点啥——广东丰收特产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