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志愿者眼中的华强北:“老外”一点都不见外

南都N视频APP · 福田大件事
原创2025-10-09 23:30

以“中国电子第一街”闻名海内外的深圳华强北,正通过一系列精细化的管理与服务创新,蝶变为一个开放、包容、便利的国际化街区。从多语言标识的全覆盖,到国际化的志愿服务队伍,再到与国际接轨的商业配套,福田区华强北街道办的扎实举措,让无数像意大利人Luca Baroli一样的外籍人士在此找到了归属感,亲身验证了街区建设的显著成效。

1080x608_68e787f294539.png?X-Amz-Content

1080x923_68e787f2d5f73.png?X-Amz-Content

破除语言壁垒:构建无障碍国际交流环境

国际化街区建设,首要任务是破除沟通障碍。对此,华强北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如今,行走在华强北街区,中英文双语的地图、指示牌和商场导览屏已成为标准配置,地铁口甚至配有多语种指引,为国际访客提供了清晰的导航。

比硬件设施更体现“软实力”的,是华强北街道办牵头组建的国际化志愿者队伍。这支队伍由中外籍志愿者共同组成,为来往的国际客商提供语言翻译、信息咨询、商贸对接等服务。

“在这里,我们‘老外’一点都不见外。”作为志愿者之一的意大利人Luca Baroli对此深有体会。他分享了一次帮助欧洲采购商的经历:“一位客商不懂中文,面对琳琅满目的无人机产品一筹莫展。我花了几个小时帮他与商户沟通、比价,最终促成了交易。”Luca表示,这种无障碍的沟通体验,让许多国际采购商都感叹“在华强北比在自己国家购物还方便”。这支外籍志愿者队伍已成为华强北链接全球市场、提升国际美誉度的重要力量。

对标国际:优化营商与生活服务配套

除了语言无障碍,一流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并留住国际客商的关键。华强北街道精准对标国际,从支付、票务等核心环节入手,全面优化服务配套。

目前,街区内商户已普遍实现对外卡(Visa, Mastercard等)支付的支持,并设立了多个货币兑换点,解决了国际访客的支付难题,极大地提升了国际商务活动的便利性与规范性。

国际化的内涵不止于商业,华强北街区所营造的多元文化氛围,同样是其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来自世界各地的面孔、语言和思想交汇碰撞,本身就是一场永不落幕的“国际交流会”。这种科技与多元文化有机交融的氛围,让整个街区充满了独特的活力与吸引力,正如Luca所说:“这里是科技与文化交融的地方,让我感受到一种真正的‘国际范’。”

“深圳样本”的启示:以“速度”与“温度”链接世界

华强北的转型,为城市核心商圈的国际化升级提供了生动样本。其背后,是代表着产业迭代的“深圳速度”,与体现着人文关怀的“街区温度”的完美结合。

从一个对中文不太流利的“异乡客”,到如今熟练服务全球客商的“电子街向导”,Luca Baroli的身份转变,正是华强北国际化建设成效的最佳注脚。他表示:“如果我的朋友来深圳,我第一个推荐的地方就是华强北。因为在这里,他们能看到最前沿的科技,也能感受到最真切的温暖。”这份温暖,源自华强北在国际化建设中每一步坚实而细致的努力。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林敏儿 通讯员黎津慧

编辑:林敏儿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