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年作家陈伟军的新作《神鸟的岛屿》由浙江教育出版社推出。这部以中华凤头燕鸥保护真实事迹为蓝本的儿童文学作品是该社打造的年度重点作品。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恰逢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于9月在浙江杭州启幕,《神鸟的岛屿》的诞生可谓适逢其时。陈伟军以儿童文学特有的清澈目光,将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成果转化为一场少年与神鸟的奇妙相遇。
尽管创作基于如此宏大的时代背景,作品本身却没有一丝沉闷说教。《神鸟的岛屿》讲述了12岁少年江小鹏暑期探访从事自然保护工作的哥哥,并参与护鸟志愿保护工作的故事。他结识了喜爱绘画的少女林芊芊、渔乡少年阿海等不同背景的少年,从对护鸟工作的懵懂好奇,到深入了解燕鸥习性、理解保护自然的意义,更在文化碰撞与彼此接纳中实现成长蜕变。
浙江教育出版社社长周俊如此评价《神鸟的岛屿》:“作品以儿童文学温暖的笔触凸显挺拔峻峭的立意,紧扣生态保护与青少年成长两大时代热点,将宏大的时代命题折射为少年儿童眼中可亲可感的成长篇章。”
作为“新晋”的儿童文学作家,陈伟军是这三年间才从青春文学创作,转入儿童文学创作。16岁中学时期,他出版首部作品《不和上帝回家》,20岁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至今已出版14部作品。近三年,他写了《少年奔跑在田间》《我想成为你的骄傲》《阿布尔的孙悟空》《我们光芒万丈》《神鸟的岛屿》等5部儿童文学作品。
陈伟军
在《少年奔跑在田间》一书中,城市少年顾小森的乡村暑假“奇遇”让人看到了劳动教育的特殊意义;《我想成为你的骄傲》中那个普通但不平凡的少年形象黎小北,让人明白每一个孩子都会成为父母的骄傲;《阿布尔的孙悟空》中的非洲少年阿布尔与中国维和军人黎耀的感人故事,让我们读懂了中华经典《西游记》不一样的文化内涵;《我们光芒万丈》传递出“每一个孩子都将光芒万丈”的积极观念和蓬勃向上的成长能量。
陈伟军说,“我想告诉孩子们,阅读可以带我们穿越时空、跨越地域,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这是重要的人生钥匙。”
在他的书桌上,整齐地码放着数百封来自全国各地孩子的信件。每收到一封小读者来信,陈伟军都会亲笔写下回信。“在这个快节奏的数字时代,手写信有一种特别的力量。它能让孩子们感受到被重视、被尊重。”
这位新晋的儿童文学作家对待小读者有多认真?对儿童文学又有着怎样的理解呢?南都记者专访了他。
创作初衷:想把温暖感动的故事写成小说
记者:为什么要写《神鸟的岛屿》?
陈伟军:我曾在一年时间里登岛五次,领略了岛上春夏秋冬各不同。每去一趟,总会带回新的感想与收获。在上岛前,我就搜集、查阅过很多资料,发现很多媒体的报道总习惯用“最诗意的工作”来形容海岛护鸟的生活。的确,它满足了很多人内心的遐想:每天可以看海、听涛、观鸟,还有想想就觉得浪漫的海上日出、蓝调时刻、银河星轨……这些如梦似幻的情景赋予了人们无限的憧憬与幻想。
如果去岛上是短暂的休闲度假,那一定是极美的乐事;然而,那些守岛人长年累月待在这座小小的岛上,可以想象他们的寂寞与无聊。他们坚守着这份职责与担当,若是心中没有爱与热情,是断不能长久坚持的。也正是有他们的付出,才有了“神话之鸟”销声匿迹六十多年后的重新回归。由此看来,他们是伟大的英雄。丁鹏正是值得我们敬佩的守岛护鸟人之一。他是象山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的负责人,在这片荒岛上守护了中华凤头燕鸥十多年,早已习惯了孤独,更习惯了保护那片海。
2023年底,浙江教育出版社编辑联系到我,相谈甚欢。他热情地邀约我创作一本有关生态保护的儿童文学作品,我欣然应允。在那一刻,丁鹏与“神话之鸟”的故事立马跃上了我的脑海。我想把这段温暖感动的故事写成小说,写给很多人看。
记者:你的新书《神鸟的岛屿》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创作、《我们光芒万丈》从儿童心灵成长的角度创作。你写儿童文学时,通常会选取什么样的角度和题材?
陈伟军:我是个内心敏感的人,认为这是写作者重要的特质,所以身边很多细微的事物或瞬间常常触动着我。我写作的内容就来源于此,取材于生活中的灵感与感动。
也许,我不擅长天马行空想象类的创作,但自认为能把现实场景中的故事写得生动且有意义,很多读者能从我的作品中照见自身或身边人的影子。在每一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也很多次在自己的文字里哭哭笑笑,仿佛这个故事真的正在发生。我很愿意鼓励自己尝试不同主题的创作,可以说在我近两年出版的几本儿童文学作品中,题材涉猎属于较为广泛的,我当前正在创作或今后计划创作的选题方向并不雷同,应该比较丰富。在故事呈现上,我认为找到准确妥帖的儿童视角很重要,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感到亲切、乐于阅读并引发共鸣。
以儿童文学形式表现时代大主题
记者:请问你为什么要从青春文学写作,转向儿童文学?
陈伟军:我一直相信文字是有力量的。在我小学三年级时,我写了一篇作文《劝爸爸戒烟》,被贴在学校宣传栏里,爸爸偶然看到后就把烟戒了,这件小小的事让我相信,原来写作可以改变身边的一些事情。我愿将这样一份文字的力量传递给小读者们,一如当年我感受到的那样。
2023年,我成了一名爸爸。女儿的到来更唤醒了我内心对孩子世界的关注与温情。也许,当父亲与写作者两者的身份产生联结的那一刻,全身的创作力量和灵感喷涌而出。儿童文学是每一个孩子最早接触的文学,是通往儿童心灵世界的最美妙的通道。
记者:你是如何以儿童视角讲述大时代?
陈伟军:以儿童文学形式表现时代大主题,是我近两年创作的重要方向。《少年奔跑在田间》的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我想成为你的骄傲》《我们光芒万丈》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阿布尔的孙悟空》的中国维和精神……我认为,大时代背景下,孩童是其中最纯粹的观察者、参与者,他们感知事物的方式更为纯净,表达内心感受的语言直接坦诚,很多时候摒弃了成人化的功利与浮躁。所以,每次写一本新书之前,我最花心思的地方便是找到一个贴切、可信的儿童视角,然后以儿童为主角推进故事,通过他们的视野看到时代的变化、生活的美好,可能相对来说不会显得生硬。
提笔前,会考虑要给女儿讲述怎样的故事
记者:你希望给孩子们提供怎样的儿童文学?
陈伟军:我想努力写出有温度、有力量的儿童文学作品,这应该也是很多作家的创作愿景。我的每一本书里,都在反映生活中的丑恶美善,希望孩子们能在看完这些书以后正视身边发生的一切,哪怕是那些伤心的离别、久久不能释怀的失去、成长的种种困惑,但我更希望让自己的文字成为一个温暖的怀抱,鼓励孩子们拥抱真实、悦纳自己,收获一种向上、迎接阳光的力量。在每本书提笔之前,我都认真考虑过,我要给自己的女儿讲述怎样的故事,我想,这样的写作一定会有爱的流淌。我愿把每一个阅读我作品的小读者都当成自己的孩子。
记者:你未来有什么计划?
陈伟军:在近两年的创作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儿童文学柔和叙事之下对孩子们“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所以我愿继续不懈地努力,创作出更多的儿童文学作品,同时更多地投身创作分享、写作方法讲座、成长励志报告等公益活动,借此向青少年读者传递文字的温暖。目前,列入我之后创作或出版计划的有反映文艺赋美乡村建设的《桃花朵朵》、表现传统戏曲魅力的《越唱越有戏》、体育强国主题的《春天的马拉松》等。
采写:南都N记者许晓蕾 实习生温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