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深圳学校图书馆里,高三学生徐凯瑞的脸上坐在特制轮椅上,手指微颤却目光坚定:“大家好,我是高三年级的徐凯瑞。”这句简单的自我介绍,他需要调动全身力气才能说完整。
身患“渐冻症”(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多年,身体被禁锢在轮椅上,徐凯瑞却用卓越的成绩证明了自己强大的意志——在最近的一次大考中,他成功跻身年级前六名,成为师生眼中的“学霸”。
困于躯体,却在知识中生长
“我的兴趣爱好是学习和思考。” 徐凯瑞的话音刚落,身旁的老师补充道,他尤其偏爱化学与生物学科。尽管疾病导致他骨骼肌无力、行动不便,无法像同龄人那样在操场上飞奔、在球场上踢球,但这并未阻挡他探索世界的脚步。“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能让我忘记身体的限制。” 他轻声说,眼神中闪烁着对求知的渴望。
疾病带来的肢体僵硬,让最简单的动作都变得异常艰难。“上课时随时需要拿课本,我自己没法做到;写字速度也比较慢,考试时经常要和时间赛跑。” 徐凯瑞平静地诉说着学业中的挑战,语气里没有抱怨,只有对现实的坦然接纳。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他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学习方法。面对语文学习中的诗词难点,他总结出 “逻辑溯源法”:“每个词的本意就像‘一元钱本金’,其他含义都是‘企业发展积累的收益’,顺着本意的逻辑线就能记住所有延伸义。” 完成学习任务后,他还会进行系统的复查与综合梳理,将零散的知识点编织成紧密的网络。这种严谨的学习态度,让他的成绩实现了跨越式提升 —— 从全年级前 20 名稳步跻身前 6 名,成为师生眼中的 “学习榜样”。
徐凯瑞的老师坦言,这样一位“特殊”的学生,是她教育生涯中十分珍贵的经历。这位被疾病困扰的少年,从不是需要格外 “特殊照顾” 的对象,而是一面映照教育本质的镜子,让她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不断校准自己的教育初心。她含泪道:“我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也会想,徐凯瑞面对这么大的困难都没有放弃,我自己又怎么能退缩?”
以霍金为灯,在挑战中铸魂
“你之前说过想成为霍金这样的人,是真的吗?” 面对这个问题,徐凯瑞眼中闪过一丝光亮,轻轻点头。物理学家霍金与疾病抗争一生的事迹早已在他的心中牢记。“霍金在身体受限的情况下依然探索宇宙,这让我相信,躯体的禁锢挡不住思想的远行。”
徐凯瑞回忆起一次生物实验课。当时需要小组合作完成显微镜观察,他无法独立操作仪器,便主动承担起记录与分析的任务:“我虽然不能动手,但可以帮大家分析实验数据,最后我们组的报告还拿了优。” 这件事让他更加坚信,“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价值坐标,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就能发光。”
对未来的规划,徐凯瑞有着清晰的蓝图。“我希望能考上哈工大(深圳),学习网络安全专业。” 这个选择背后藏着深沉的考量。“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网络安全则越来越重要,我希望能保护更多人的信息安全。” 他解释道。
传递微光,在困顿中播春
“你的经历激励了很多同学,想对同样面对困难的同龄人说些什么?”
徐凯瑞沉默片刻,缓缓说道:“要学会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相信生活最终会让你变得更好。” 这句朴实的话,是他用无数次与困难抗争的经历沉淀而成的感悟。在他看来,困难从来不是人生的 “句号”,而是成长的 “逗号”,“就像学习中的难题,解决了就是进步的阶梯。”
疾病虽无法治愈,却能通过综合护理改善生活质量,徐凯瑞用自己的经历证明:生命的质量从不取决于长度与强度,而在于宽度与深度。当他在知识的世界里自由探索,当他以霍金为灯坚定前行,当他向困境中的同龄人传递微光,这个渐冻症少年早已在岁月中书写出最动人的生命答卷 —— 所谓强者,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并用自己的热爱照亮他人。
“和我们一起‘踢’足球,是凯瑞最开心的时刻之一。”他的同班同学笑着回忆。所谓的“一起踢”,是同学们自发创造的独特规则:在课余的友谊赛中,大家会默契地将球轻轻地踢到他的轮椅旁边或前方。“一开始我们只是尝试,把球传过去,看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掌努力地推一下球,那一刻他脸上绽放的光彩,比进球还让我们兴奋。”
每一次成功的触球,都会引发全场善意的欢呼,仿佛他为球队完成了一次精彩的助攻。“他的笑容,就是我们的‘进球’!”另一位同学补充道,“对我们来说,这不是怜悯或施舍,而是我们和凯瑞一起,共同‘踢’的一场人生足球赛。”
这个看似简单的游戏,背后是同学们细腻的体贴与尊重。他们用这种方式告诉徐凯瑞:你从未被排除在集体的快乐之外。
这种温暖的支持也延伸至日常的每个角落。课间总有三五同学自然地围在他身边,不只是帮忙推轮椅,更是被他的思维火花吸引。“他让我们明白,操场上奔跑是自由,思维宇宙的遨游同样是自由,”
徐凯瑞的同学们,用一次次滚到他脚下的足球,书写了关于爱与包容的最美篇章。那个坐在轮椅上的少年或许会想起绿茵场上的午后,想起那份被所有人小心呵护又热烈欢迎的快乐。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周正阳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霍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