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届广交会将于10月15日至11月4日分三期在广州举办,本届广交会展览面积达155万平方米。展位总数7.46万个,参展企业超3.2万家,均创历史新高,约3600家企业首次亮相。
在广交会开展当天,“互利天下:广东外贸一千年”展览也将于同日(15日)在广东省博物馆正式开展,展期持续至2026年10月15日。本次展览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主办,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承办,精心遴选广东省博物馆及全国多家文博机构珍藏的逾200件(套)文物,以广东千年外贸发展脉络为主线,通过文物实证与制度演进的双重叙事,全方位展现广东在中国对外贸易史上的独特地位与深远影响,开启一场跨越千年的海上贸易文明对话。
展览现场
广东在中国外贸史上犹如“先行之舟”,踞南海之滨、五岭之南,凭借山海为屏、江河为脉的天然优势,自唐宋市舶制度初兴,至清代“一口通商”鼎盛,再到新中国广交会创立与新时代自贸区、大湾区建设,始终在历史浪潮中探寻开放契机,映照国家发展与世界格局的变迁。本次展览以“互利天下”为主题,分为“市舶利邦”“商舶云集”“中西交汇”和“潮涌新章”四大篇章,完整呈现广东外贸从制度萌芽到全球枢纽的演进历程。
“市舶利邦”聚焦唐宋时期广东在外贸管理制度上的开创性贡献,如唐代设立市舶使、宋代推行《广州市舶条》、元代颁布《市舶则法》,展现从地方经验到国家法典的制度化进程。“商舶云集”展现明代广东在朝贡贸易与商舶转型中的突破,如“广中事例”推行、广州-澳门贸易结构形成,呈现制度弹性与市场活力。“中西交汇”再现清代广东作为中西贸易与文化交融的核心舞台,以“一口通商”、粤海关体制、十三行贸易为焦点,外销艺术品尽显文明互鉴。“潮涌新章”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外贸的赓续与飞跃,从广交会的创办到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彰显广东在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前沿担当。
展览现场
展览不仅汇聚众多重磅文物,如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唐牙雕人像、元青花人物图玉壶春瓶、梁庄王墓出土的明金锭、清乾隆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等,还结合文献、图表、场景复原与多媒体互动,生动还原贸易场景。在展陈设计上,展览注重沉浸式体验与学术深度的融合,对唐代市舶使设立、宋元市舶法规、明中期“广中事例”、清“一口通商”、新中国广交会创立及新时代自贸区建设等关键节点,通过大字体、突出色彩与时间轴进行强化呈现,助力观众直观、准确地把握外贸制度的演变脉络。展览还配备触摸互动屏,以动画形式解读广东外贸历史,增强观展的趣味性与参与感。
广东省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互利天下:广东外贸一千年”展不仅是对波澜壮阔的广东外贸史一次系统的回溯与展示,更是对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精神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欢迎广大观众走进广东省博物馆,透过一件件珍贵文物感受历史的温度,在千年商路的智慧中汲取开放的力量,共同见证广东在新时代继续扬帆前行,书写中国与世界交流合作的崭新篇章。
展览文创蛋糕
对于与广交会同期开展,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法学博士骆红旭评价说,广交会是产品的展现,这个展览主要从历史、文化、故事方面来展现中国坚定对外开放的实践。展览通过清晰的历史脉络、多元的叙事手法和贯穿始终的主题,全面展现中国对外开放的底气与自信。展览分为四大板块,从唐宋时期的市舶制度开始,历经广交会的创办、自贸区建设,直至当前坚定不移推进对外开放的实践,系统梳理了中国对外交流的历史进程。
采写:南都记者许晓蕾 实习生温欣 摄影:邹卫 李鹤鸣
通讯员粤博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