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活力满满!操场这一幕惊呆考察团,深圳名校重新定义教育

南都N视频APP · 奥一新闻
原创2025-10-16 21:55
图片

有人说

红岭中学的AI自习室要“抢位”

有人说

老师和AI成了“教学搭子”

学生却说

“它比我还懂我的知识盲区”

家长说

“作业有图谱,交流不焦虑”


在深圳福田

这所与特区同龄的老牌名校

课表不只是时间安排

更是多元化的成长路径

用AI重塑教学,用智慧启迪未来

红岭中学正悄悄改写“名校”的定义

01

红岭中学治校者

把“求真和谐”刻进教育基因

 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红岭教育集团,以下简称红岭中学)历任治校者始终认准一句话:“教育的意义,不是筛选最优秀的少数,而是点燃每一个孩子内在的可能。”

图片

红岭中学艺体中心。

2015年,福田区委、区政府决定成立红岭教育集团,加快优质教育创新发展。学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大力推动教育体制和课程教学改革,深入探索未来教育的形态和创新育人模式。如今,这一理念已在AI自习室、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学生参与城市微更新等实践中落地生根。从“物理、数学、人文社科、艺术”多维选拔,到“小初高”一体化课程贯通体系,红岭不断拓展“优质教育”的外延,强调从“学得多”转向“学得深、学得活”。

2023年8月6日,红岭中学五任校长齐聚校园,93岁的第一任校长陈达明说:“要把红岭精神传下去。”这份精神,被凝练为“求真·和谐” 四个字,以“爱国、慎独、求实、创新”为校训,致力于创建最具深圳特区精神的一流学校,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共生意识、科学态度和人文情怀。

在多数人眼中,红岭中学是“名校中的名校”。但“红岭”的定义远不止于此。“赢在高考,是底线;超越高考,是使命。”这句被反复强调的话,是红岭教育行动的真实注脚。红岭中学高中部连续多年的高水平重点本科(特控)上线率,印证了“底线”的扎实;而金声合唱团连续11年登陆深圳音乐厅、未来工程师社团36人次获国赛大奖,则诠释了“使命”的重量。

图片

2025年7月26日,红岭中学高中部金声合唱团在深圳音乐厅演出。

为让孩子阳光个性成长,红岭中学高中部坚持“多一些活动,少一些课时”。高中部有70多个学生社团,100%的学生参加社团活动,90%的社团都是学生自主申请,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合作,自主分工,自主招聘,自主评价。每天下午4:30以后,红岭中学高中部的艺体中心里到处都是在打球、健身、练琴,以及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这里有8个屋顶独立艺体教室,12个室内羽毛球场,8个室内篮球运动场,6个室外篮球场,3个网球场,1个大型多功能体操训练场,2个楼顶标准排球场,8个艺术专用排练中心,恒温系统室内标准游泳池,700平方米室内学生健身馆,20个室内标准乒乓球训练台。有一次,苏州市教育局考察团来参观,看到红岭中学下午5点的体育场里满是运动的学生,惊讶地问:“他们还在打球,不用备考吗?” 学校党委书记张健笑着回复:“该学习的时候认真学,该运动的时候享受运动,这不挺好的吗?”

图片

2025年5月27日,红岭中学高中部为高三学子举办趣味运动会。

2024年,红岭教育集团高分获评“第一批广东省优质基础教育集团”。这所“与特区共成长”的名校,也在不断探索,持续“生长”,从满足家长对优质学位的需求,到更多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

02 

AI不是“炫技”

让每个学生都有专属的学习路径

 在红岭中学,人工智能不再是课堂边缘的“助手”,而是教育系统中嵌入式的“第二位老师”。红岭中学将AI定义为“教学系统的内嵌角色”,而非外部加装的装饰。这种技术使用逻辑,不是为了追赶潮流,而是回应真实的教学问题。

走进红岭中学的AI自习室,每天下午4:30至6:30,学生在平台上完成个性化学习任务,系统根据学习轨迹生成“每日学习画像”,自动推荐错题复盘、拓展任务与分层训练内容。这些并非模板化操作,而是实时演算、动态生成的结果。“每个班级的50个学生,能接收到50份不同的作业,这是AI的价值。”红岭中学数学教研组廖老师说道。

图片

红岭中学AI自习室。

“数学5道题错了2道,系统推送了2道相似题和1个微课,比我自己刷题高效多了!” 高二学生小林展示着他的学习报告,屏幕上用红色标注出“圆锥曲线” 的知识盲区,还附带了北师大老师的讲解视频。在红岭中学,这样的场景每天都会在AI自习室上演——学校有两间AI自习室,103台平板电脑常常不够用,学校已把明年新增300台的预算提上日程。

这一切的起点,源于福田区教育局的一次上海调研。2021年,福田区教科院发现上海学校用某人工智能教育平台实现了“个性化闯关”,立刻引入红岭试点。不同于企业直接推送的通用题库,红岭中学的老师们花了3个月,把高考知识点拆解成“知识图谱”—— 例如学校数学组按照6大核心素养将新课标的考点、易错点进行拆解,分析出适合红岭学生的例题。“企业懂技术,但不懂我们学生的痛点。” 廖老师举例,比如数学的“一题多解”,AI最初只认固定答案,老师们反复调试,才让系统学会“看过程给分”。

AI自习室刚上线时,系统默认会让学生“闯不过关就重练”,有个女生急得哭了。学校技术团队立刻研究优化程序:“加个 ‘ 跳过 ’按钮!” 现在学生三次闯关失败,就能标注“难点”,先学后面内容,系统会在后续学习中悄悄“绕回来”。“学习不是死磕,得给孩子留口气。”他说,技术能省时间,但代替不了老师的温度。

现在红岭中学的AI教学形成了“三系统联动”:一个平台负责日常 “闯关”,5道题测出知识盲区;一个系统主打考试分析,考试后自动生成“错题本”,连班级整体薄弱点都标得清清楚楚;一个AI大模型则试点英语作文批改,吻合率达90%以上。

除此之外,学校也在探索利用腾讯元宝、豆包等大模型,辅助老师备课,帮助学生理解学习中的概念、提升语言表达和逻辑思考能力等。

红岭中学构建起全过程的学习画像体系,不止分析考试分数,还能捕捉学习行为、情绪状态、协作方式等“非认知”指标,进而反馈到教学策略之中。例如,一道几何证明题,AI可逐步引导学生重构思路,帮助他们在探索中建构知识结构,而非死记答案。

技术的介入并未削弱教师的角色,反而促成身份的转型。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习的设计者,从教学的执行者到AI的协作者,这种转型呼应了张健的判断:“真正的未来学校,不是技术的堆叠,而是以技术为支点重构育人逻辑。”

红岭的智慧教育探索,不满足于“辅助教学”的初级形态,而是在课程、空间、评价、治理等层面推动深度融合。这不是“黑科技”的炫耀,而是教育系统在数据支持下的再组织、再理解、再创造。AI在这里,不是替代教师,而是使教育回归学生、回归成长的内核。

03

红岭经验

把智慧教育的“红岭样本”做成“福田方案”

 在福田教育数字化的蓝图里,红岭中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25年全国人工智能校长局长培训班上,福田区教育局局长王巍专门介绍了红岭中学的“AI+个性化学习”案例。

福田区教育局2025年3月发布的《深圳市福田区全域推进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的二十五条举措》,是福田在AI教育领域的重要战略布局。在这份文件中,红岭中学在AI自习室、个性化学习等方面的成功实践,为政策制定提供了关键参考,成为推动区域教育变革的 “先行经验”。

在“二十五条举措”发布后,红岭中学更是迅速行动,将政策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作为福田智慧教育的标杆,红岭中学的探索早已跳出校园——参与制定区域“AI+教育”标准,协助教育局搭建智慧教育平台,把智适应系统推广到集团内的园岭中学、石厦中学、深康学校,让初中生提前适应“个性化学习”。

图片

红岭书院。

这种“校地协同”的优势,在红岭书院体现得淋漓尽致。作为福田区“鲲鹏少年院”的分院,这里的学生能跟着深圳大学教授学Solidworks机械设计,用北大深圳芯片设计重点实验室课程学习芯片设计……据介绍,鲲鹏少年院红岭分院以红岭书院为载体,从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丰富、培养模式贯通等方面入手,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通过构建竞赛、强基、博雅、科创、国际五大培养体系,为每位学生定制成长方案,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每年专门来红岭中学招生,因为“红岭中学的学生既能当社团负责人,又能搞定学术报告”。

图片

红岭中学获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十年卓越生源基地学校。

智慧教育并不等于技术叠加,而是一种全系统的教育治理方式。在红岭中学,这种方式表现为教育数据闭环的构建、“三智联动”的架构重塑——即以智慧课堂为前沿,智慧管理为中枢,智慧成长为目标,构建起人、机、校三者之间的动态协同。华为、腾讯等企业资源,深圳大学等高校智力,以及家校社共育场景,实现“教育社会系统”的融合共建。

红岭中学不是为了做一家“技术先进校”,而是要成为“城市教育向未来挺进的观察样本”。因此,红岭的发展既依赖校内机制,也得益于福田区教育局所提供的制度保障。从AI大模型引进到区域级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从集团化课程体系设计到AI教师双主体模型的构建,每一步都体现出“政策支持+校本探索”的协同模式。在这个意义上,红岭中学正成为福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缩影,也是在城市治理背景下构建未来教育生态的实践样本。

图片

2025年9月28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全面深化应用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深圳市福田区红岭教育集团深康学校召开,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讲话。

04

治校秘诀

做教育的“平衡者”

“底线与使命”论:赢在高考是底线,因为要给孩子敲开理想大学的门;超越高考是使命,因为要为孩子的一生奠基。红岭中学的艺体中心、科创中心、文学院、种子博物馆、美术博物馆,都是为了让“分数”和“成长”找到平衡点。

AI使用哲学:AI是“教学杠杆”,老师的主动性才是“支点”。不追求“全自动化”,而是让技术帮老师省出时间,多琢磨“怎么让课堂更有意思”,多关注“学生感不感兴趣”。

空间育人理念:把学校的每一寸地方都变成“教育场”——AI自习室解决“精准学习”,艺体中心、科创中心、文学院等承载“个性成长”,种子博物馆教会“热爱自然”,连走廊都挂着书画作品,让孩子在课间就能“逛美术馆”。

图片

红岭中学种子博物馆。

“红岭中学要办的,是一所看得见孩子童年,也能预见他们未来的学校。”而这,正是深圳特区教育最动人的模样。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蒋清君

图源:红岭中学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