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官方账号近日表示,针对逝者账号的问题,从今年9月起,对长时间不登录使用的微信账号,不再进行回收处理。
这是对近期引发公众关注和讨论的“人去世后,微信朋友圈还会在吗?”的一个回应。此前微信官方的政策是,微信账号若长时间未登录(通常超过一年未登录)可能会被系统回收以保障安全。该做法引发了部分有亲人去世网友的遗憾和不满。
数字时代,无数人在网络上留下足迹。作为一个数字产品,朋友圈已经运行了13年,微信官方曾经宣称每天有7.8亿用户进入到朋友圈,并有1.2亿用户发朋友圈。
朋友圈的文字、相册,是生活的记录,对于逝者亲人而言,是一份亲人走过这世界的证据。中国一年去世人口超过1000万,这1000万逝者背后的亲密关系群体数量极为庞大,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值得关注,应该尊重。
自进入数字时代,有关“数字遗产”的讨论和争议便一直存在,网络虚拟财产是依法受到保护的,但具体实施层面,存在诸多技术上的障碍,需要各方一起努力完善。朋友圈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情感资产”,完全依靠法律来维护成本比较高,企业主动出台一些善意的、人性化的政策,是值得肯定的。
微信账号是与手机号码高度绑定的,朋友圈能否持续访问,不但涉及腾讯公司,同时也与通信运营商相关。对于去世亲人的手机号码,目前的普遍做法是通过一些小金额套餐“保号”,以便处理一些涉及网络账号的善后事宜,运营商也可以探索一些更妥善的方式。
死亡不是人生的终点,被遗忘才是。生者固然要向前走,向前看,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是没有尽头的。
编辑:张子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