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子第一街到电子制造强县:华强北与博罗的腾飞“双城记”

南都N视频APP · 福田大件事
原创2025-10-16 20:01

当深圳华强北打造“天空之城”的创新布局,与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的博罗县域产业升级相遇,一场以低空经济为纽带的区域协同“双城记”正在加速展开。

10月15日上午,福田区华强北—博罗低空经济机器人产业联动推介会暨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无人机协会(博罗)揭牌仪式在博罗成功举办。这不仅是“百千万工程”背景下区域协同的生动实践,更展现了华强北作为“新质生产力策源第一街”的辐射效应,推动优质产业资源向县域延伸,实现要素互补、产业共荣。

1236x824_68f0939855241.png?X-Amz-Content

800x533_68f0939831c3e.png?X-Amz-Content-

要素导入:开拓低空经济赋能县域经济振兴新航道

博罗的低空产业探索,汲取了华强北“天空之城”先行示范街区的成熟经验。不仅落地了全国首家无人机选品中心,集聚了智航、亿航等头部企业,涵盖eVTOL等百余种前沿产品,更引入了深大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这套成熟的“华强北低空样本”,恰好为正处于制造业转型升级关键阶段的博罗,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

“华强北拥有全市最完备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涵盖研发设计至品牌营销全链条。博罗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阶段,亟须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华强北街道党工委书记陈炯文表示,双方将以低空经济为纽带,通过无人机航线打通“空中创新走廊”,实现资源共享与创新要素双向流动。

活动现场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无人机协会博罗分会与白名单赛事培训基地同步揭牌。协会将直接参与博罗的低空经济顶层设计,而培训基地则以“以赛促训、训赛结合”的模式,为县域破解人才瓶颈。此外,将组织低空经济专家、院士团队和企业代表赴博罗调研,共谋低空经济发展新路径。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华强北的产业、技术与人才资源正系统导入博罗,为县域经济注入新动能,打造以低空经济为驱动力的乡村振兴“天空通道”。

智力支撑:政产学研协同共谋新质未来

活动期间,深圳大学经济学院与博罗县相关部门及企业代表举行座谈。基于博罗在空域资源和应用场景方面的天然优势,双方围绕低空经济发展路径达成多项共识。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郑尊信院长建议,应以“低空经济+文旅、农业”为主攻方向,构建具有县域特色的低空经济生态圈。博罗县委常委吴德海表示,将依托本地空域与空间资源,开展多场景应用,并联动深圳大学与华强北龙头企业共建实验测试基地。

下一步,双方将依托深圳大学在产业规划与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学科优势,整合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科研资源,推动深圳大学经济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实验室(华强北)在博罗设立分部,围绕低空物流、载人文旅、智慧农业等场景开展联合研发与试验验证,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智力支撑。

从“天空之城”到产业腹地:以“五同”机制织密区域协同网络

博罗与深圳福田区正携手构建“同规划、同政策、同招商、同服务、同受益”的“五同”协作机制,推动区域协同发展走向深入。在这一框架下,双方将共建现代产业园区,积极承接深圳高端制造业转移,逐步形成“福田总部研发+博罗生产转化”的产业分工格局,加速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集聚。

华强北作为享誉全球的“中国电子第一街”,拥有超过40年的电子信息产业积淀,具备完善的生产性服务体系。正在加速建设“全国新质生产力策源第一街”,以“三圈联动”(一公里电子信息全产业链生态圈、一星期全流程高速制造圈、一站式生产性服务业高效协同圈)模式构建起富有韧性与活力的创新生态。

博罗县委书记周耿斌表示,两地在产业结构上具有高度互补性。博罗将充分借鉴华强北的创新经验和市场资源,共同打造“研发在华强北、制造检测在博罗”的产业闭环。依托深博(福田)产业园,系统布局制造、检测、运营与服务全环节,实现“前店后厂”模式的全面升级。

同时,探讨设立“福田—博罗产业基金”,以资本为纽带促进两地企业、科研与金融资源深度融合,实现“研发在华强北、应用在博罗、成果共分享”的双城联动发展模式。

从产业基地落地到低空航线联通探索,再到深度产学研合作,华强北与博罗正以低空经济为桥梁,推动两地产业链贯通、资源共用、协同共进。未来,双方将继续培育低空经济新增长点,共同打造“中心创新、县域落地”的新质生产力生长生态。

这不仅是一次区域产业的协同探索,更是“百千万工程”在湾区高质量发展实践中的又一次生动落笔:让创新在中心城区萌芽,让产业在县域扎根,让动能在协同中腾飞。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林敏儿

编辑:林敏儿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