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是世界标准日。南都N视频记者从以“标准赋能产业,合作创赢未来”为主题的2025年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中了解到,深圳标准化工作持续取得突破性进展。2025年截至目前,深圳市企事业单位参与研制国内标准689项,累计8153项,国际标准(含国外先进标准)216项,累计3595项,国际国内标准共11748项。
会议由深圳市制造强市和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承办。来自政府机构、国际组织、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标准在引领产业发展、促进全球合作中的核心作用。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机关党委书记、二级巡视员陈建民在开幕致辞中强调,协作的标准体系是国内市场统一高效的“软联通”和全球合作共赢的“硬支撑”。陈建民指出。站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篇的关键节点,深圳将持续完善标准体系、强化科技前沿引领、深化国际规则对接,奋力推动标准化工作再上新台阶,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标准动能”。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亚太区域中心主任周潇鸿专门录制了视频致辞,宣读了2025年世界标准日祝词,分享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对标准日主题的深刻见解与全球展望,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深圳标准化工作的高度认可。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累计100家国际国内标准组织工作机构(TC/SC/WG)落户深圳;65个标准研制项目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226个标准研制项目获得深圳市科学技术奖标准奖;累计获得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51个;研发与标准化同步试点企业84家、深圳标准创新基地24家。制定并发布深圳地方标准99项,累计发布1208项;全市累计颁发470张深圳标准认证证书。这些数据充分展现了深圳在标准创制、应用与推广方面的综合实力。
企业创新实践,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标准突围。深圳企业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更是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力军。截至目前,深圳企事业单位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覆盖光伏、新能源、无人机、基因检测、石墨烯等关键领域,标志着深圳正从“技术追随者”向“国际标准引领者”加速转型。
以贝特瑞、美团、比亚迪为代表的一批深企,在多领域实现标准“破局”。贝特瑞联合国家级科研机构向IEC提交石墨烯标准提案,经历国际质疑仍坚持推进,最终于2020年成功发布该领域首项国际标准。美团针对无人机感知与避障系统缺乏统一国际标准的情况,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航空航天器技术委员会,牵头制定相关标准并于2025年正式发布,填补了全球低空物流安全领域的标准空白。比亚迪积极参与联合国WP.29电动汽车安全全球技术法规制定,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走向世界。
在国际合作方面,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立了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聚集区,引进落地世界无线局域网应用发展联盟(WAA)、国际星闪无线短距通信联盟(iSLA)、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UWA)、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UWA)、全球计算联盟(GCC)、全球固定网络创新联盟(NIDA)等六大标准组织,至今,这些国际组织已累计输出了169项团体标准、发表各类报告(含白皮书、蓝皮书等)41项,并吸引了2183余家会员单位,累计认证了402款产品。
会议现场举行了全球固定网络创新联盟(NIDA)与哈萨克斯坦互联网协会标准战略合作启动仪式,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署、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中国电信研究院领导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这一合作标志着深圳在推动国际标准合作、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方面迈出坚实一步。
标准化作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引领技术创新、提升治理能力、赋能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支撑。近年来,深圳涌现了大量标准化创新发展实践成果。为进一步扩大标准社会影响力,活动现场发布了20个标准创新实践优秀案例,涵盖民生幸福标杆、产业科技创新、城市服务高地、绿色可持续发展等四个领域,集中展示推广深圳市优秀项目的经验做法和亮点成效,持续巩固标准化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
会上,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宠物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和《深圳市低空经济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为相关新兴产业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标准化路径。这两个指南的发布,标志着深圳在拓展标准化领域、服务新兴产业发展方面迈出关键步伐。
在专题演讲环节,来自产业界和学术界的代表分享了各自领域标准建设的前沿思考。来自华为云全球生态部总裁康宁、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马寅、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教授陈世雄分别聚焦人工智能、量子技术、脑机科学领域进行了精彩的演讲,描绘了标准赋能未来产业的宏伟蓝图。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蔡宇晴
编辑:蔡宇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