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ALK+NSCLC医患对话平台落地,共策长生存

南都N视频APP · 健闻
原创2025-10-16 21:56

“倾听患者的需求,才能有效实现患者的长生存目标。”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愈见新生-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医患共话论坛”在广州举行。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吴一龙教授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肺癌患者实现长生存,更应重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强调患者在整个治疗决策过程中应主动参与,这正是本次论坛的创新所在。

图片

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吴一龙教授现场发言

作为国内首个聚焦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ALK+NSCLC)的医患对话平台,本次论坛汇聚多位权威医护专家同十余名病友及其家属,以“医患共策”的形式,共同探讨ALK+NSCLC慢病化管理时代下的高质量长生存路径,真正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图片

愈见新生-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医患共话论坛

从1年到超15年: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已步入“慢病化管理”

ALK+NSCLC作为“钻石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近年来由于靶向治疗的进步,已逐步进入“慢病化”管理阶段,患者的生存期有了显著提升。研究结果表明,ALK+NSCLC患者的治疗已从“延长生命”逐步向“高质量长生存”进阶,甚至朝着“临床治愈”的希望前进。在这种背景下,患者的生活质量管理成为治疗的核心内容。

“我从医50多年,以前有存活1年的肺癌患者朋友就很了不起了。而如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存活一、两年的患者朋友已经很多,甚至10年、15年以上的患者朋友都有了,这就是治疗新时代的进步,让我们做医生的非常欣慰!” 吴一龙教授在论坛开幕致辞上有感而发。

据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的周清教授介绍,自2011年首个针对ALK的靶向药克唑替尼上市以来,大量药物不断涌现。“目前国内对于ALK+NSCLC患者能够用的药物,基本上是全世界最多的。”她进一步说明,除了刚上市的新药,包括三代洛拉替尼在内的多数药物,已经全线进入医保。 这让医患更为关注如何在长生存道路上走得更长、更远。

图片

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的周清教授现场发言

同时,当前的治疗模式正从“医生说了算”转向“以患者为中心”。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苏文媚教授指出,“以患者为中心”需要医患双方充分沟通,尊重患者的个人意愿和期望。她分享了一项患者偏好研究的结果,超过94%的患者愿意承受一定的毒副作用以换取更长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患者深切的期望是“活得长”。

图片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苏文媚教授现场发言

广东省人民医院的陈秀梅科护士长表示:“当下护理的目标已经从帮助患者‘活下去’,进阶到支持他们‘活得更好’。这要求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让护士成为患者信任的伙伴。”

图片

广东省人民医院的陈秀梅科护士长现场发言

生命见证:他们为何能活过7年、17年?

论坛上,多位长期生存ALK+NSCLC患者的经历引发共鸣。他们的经验可归纳为三点:规范首诊、长期用药与情感支撑。

抗癌7年的张先生(化名),回忆起当年“坐着轮椅、刺骨疼痛”的绝望。幸运的是,他及时参与了新药临床试验,“吃药第二天就舒服多了,一个月后就能干农活。”如今他体重回升,也摆脱了轮椅。

图片

病友现场进行故事分享

抗癌17年的小花(化名),26岁确诊,历经手术、化疗,最终通过ALK靶向药实现长期带瘤生存。“身上的疤痕,早已不是痛苦的印记,而是生命的勋章。” 她感恩每一次新药的出现,感恩广东省人民医院医护的努力,也感谢男友十余年的不离不弃。“这份爱情让我成为一朵从荆棘里走出的向阳花!”

图片

病友现场进行故事分享

冯女士(化名)则坦承自己“错在第一步”——基因检测,导致自己走了弯路。对此,吴一龙教授提醒,首次的诊断与治疗十分关键,影响着患者后续的道路是宽是窄。

专家指出,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样关键。抗癌17年的小花(化名)的甜蜜爱情,方小姐(化名)即便脑转移也有老公在身旁陪护,直喊“我很幸福”。而确诊3年、病情稳定的小赵(化名),用行动诠释了“心态与选择”的力量。28岁确诊时,他果断转院治疗;为不拖累前女友而分手后,他踏上17000多公里的自驾旅程。“我可能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我要拓宽它的宽度。” 旅途中,他不仅调整了心态,还邂逅了新的爱情。

医患共策:从“被动治疗”到“主动管理”

在“倾听你的声音”环节,患者积极度调研显示,10位受访患者中无一人属于“被动型”(缺乏对自身健康管理的主动参与),60%为“高度激活型”(保持健康行为并持续进步)。病友们也坦诚提出对居家治疗信心不足、对疾病机制了解有限等困惑。

针对患者的困惑,医护专家现场回应,为他们提供长生存“干货”。周清教授介绍,ALK+NSCLC患者都相对年轻,未经药物治疗下的病程进展快,易发生脑、骨、肝转移。但一旦控制住靶点,肿瘤便能得到大幅抑制,患者可实现长期生存。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唐可京教授强调了规律随访的重要性:“第一个月后开始进行影像学复查,以后两、三个月复查,如果一、两年以后很稳定,可能可以到三至六个月复查,但不建议长期不复查。”此外,她还提醒,若联合应用中药,需要找正规医院、懂肿瘤的中医,防止肝功能损害。

图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唐可京教授现场发言

此外,唐可京教授还鼓励患者参与新药临床研究。她表示,目前的新药经过精准研发,大家无需担心自己是“小白鼠”。同时,多数患者能从中获益,尤其是能克服耐药的新药,对进展后获得更长生存很重要。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蔡婧教授表示:“肺癌已趋慢病化,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可管理;医生、护士、患者是三方战友,目标是一起打败疾病。”

图片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蔡婧教授现场发言

陈秀梅科护士长表示:“倾听和陪伴是取得患者信任的重要前提,我们鼓励患者多去表达。”

患者梦想:10年之约里的真情期许

在“我有一个梦想”环节,病友们借心愿卡写下对未来的期盼,字里行间满是对生命的热爱:

“我希望10年后,我可以环游世界!”

“我希望10年之后,我可以看到孙子结婚。”

“在未来我想要办画展,帮助更多人。”

“我希望能与我的医护一起长生存、治好病,永不复发。”

图片

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吴一龙教授(左)与主持人曾文琼(右)

“一蔬一饭,一屋两人,三餐四季,我觉得就很好。很多时候我们不追求轰轰烈烈的幸福,平平淡淡也很幸福。”在现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肖奎教授祝病友梦想成真,享受身边的幸福。

图片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肖奎教授现场发言

广东省人民医院的柯娥娥教授感慨道:“今天到场的患者精神状态都很好,对自己的未来都非常有信心,对医护团队也很信任。在会场上,我感受到很大的情感流动,很感动!”

图片

广东省人民医院的柯娥娥教授现场发言

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的林嘉欣教授动情地表示:“大部分患者的梦想往往历经三个阶段——从渴望回归正常生活,到追求兴趣爱好,再到成为‘灯塔’,现场的病友们已然成为照亮他人的‘灯塔’。”

图片

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的林嘉欣教授现场发言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张进教授也强调:“医护知道患者在想什么,患者也要知道医护在想什么,充分沟通才会做得更好。”

图片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张进教授现场发言

ALK+NSCLC已步入慢病化,未来将走向可期的“治愈”。从患者知情到主动表达,从专家指导到医患配合,这场互动本质是“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落地,也是“医患共策”诊疗管理模式的推进。

图片

愈见新生-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医患共话论坛

“20年来,肺癌的治疗已经产生很多革命性的改变。这种改变让许多患者实现了长生存,我们过去提出的‘把患者变成慢性病’,现在已经逐渐实现。”吴一龙表示,现场分享的10位病友代表了一群人,他们将为全国千千万万的患者树立一个榜样——“你看,经过努力,我们都能够生存”。他还表示,当病人得到长生存,目前的所有治疗措施是否符合慢性病患者的要求,便成为非常迫切的问题。实现从“医生主导”到“医患共同决策”的转变,关键在于“学会倾听患者的需要和心声”,其最终目的是“让患者活得更长,生活质量更好”。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曾文琼 

实习生:戴萱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