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沙银行股东减持进展与经营基本面的分化态势,引发市场关注。一方面,该行第四大股东湖南三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三力信息”)的减持计划未达预期——计划减持不超过3700万股,期限届满仅完成约1/3,累计套现约1.17亿元;与之形成反差的是,长沙银行股价今年曾现高光表现,7月11日盘中触及10.49元创历史新高,截至目前年内累计涨幅约12.10%。
但另一方面,长沙银行的经营压力亦逐步显现:营收增速持续走低、零售信贷质量承压,叠加管理层近三年的大幅调整,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长沙银行2025年的“双五”增长目标或面临多重考验。
股东减持期满仅完成计划1/3
据长沙银行公告,三力信息为长沙银行第四大股东,截至2025年10月13日,其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减持该行股份约1202.59万股,减持价格区间为9.05元/股至10.39元/股,减持总金额约1.17亿元。在减持计划前,三力信息与其一致行动人湖南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共持有长沙银行股份5.01亿股,占总股本的12.47%。上述股份全部为IPO前取得的股份,这是长沙银行自2018年上市以来三力信息首次减持。在减持完成后,三力信息持有该行股份降至1.64亿股,持股比例降至4.08%,股东排名降至第五。
此前6月23日,长沙银行公告称,三力信息基于自身资金需求,拟在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长沙银行股票不超过3700万股,拟减持比例不超过长沙银行总股本的0.92%,减持期间为2025年7月14日至2025年10月13日。也就是说,此次三力信息减持的股份仅为计划的1/3。
对于减持未达预期的原因,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或在于减持后期股价回落未达股东心理预期。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长沙银行股价累计涨幅为12.10%。6月20日,长沙银行股价刚创下4年以来新高,报收10.22元。7月11日,长沙银行盘中触及10.49元,股价再次创下历史新高。然而,此后股价有所起伏,截至10月17日收盘,长沙银行报收9.35元,较7月高位下跌10.88%,当日跌幅0.21%,总市值376.02亿元。“股东选择在股价高位启动减持,本身透露出对板块后续走势的谨慎态度。而减持期内股价震荡下行,在规则约束与估值预期双重影响下,三力信息选择‘慢撒’策略,最终仅完成部分减持。”上述分析人士补充道。
从历史数据看,长沙银行并非首次面临股东减持。2023年3月16日,湖南兴业投资有限公司累计通过大宗交易减持该行股份400万股,占该行总股本的0.0995%;2023年3月1日,湖南新华联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通过集中竞价方式被动减持该行股份1352.27万股,占该行总股本比例为0.3363%;2022年5月2日,兴业投资通过大宗交易和集中竞价方式减持该行股份1800万股,占该行股份总数的比例为0.45%。
营收增速放缓,零售信贷质量承压
官网显示,长沙银行成立于1997年5月25日,是湖南省首家上市银行,2018年9月2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过去十年,长沙银行曾凭借“一体两翼”业务体系、零售转型等战略,在2023年顺利实现了“翻番领跑、十年万亿”目标。然而,自2021年之后该行营收增速明显进入“下行通道”。2022年、2023年长沙银行营收增速分别降至9.6%、8.5%,2024年营收增速进一步降至4.6%。
2025年中报显示,长沙银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2.49亿元,同比增1.5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29亿元,同比增5.05%。尽管营收、净利双增,但其营收增幅,为近年来最低的水平,且增长更多靠投资收益拉动。上半年,该行实现利息净收入96.59亿元,同比下降1.74%,占营业收入的72.90%。期内,该行净息差为1.87%,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同时,长沙银行实现非利息净收入35.9亿元,同比增长11.78%。其中,投资收益为31.84亿元,同比增长118.82%。
除营收增速下滑外,长沙银行资产质量近年也备受关注。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1.17%,与上年末持平;但风险抵补能力有所下降,拨备覆盖率从312.80%降至309.71%,拨贷比从3.66%降至3.62%。在零售信贷板块,个人贷款不良率较年初上升0.33个百分点至2.20%,逾期贷款余额达134.0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6.74%,显示出零售信贷质量承压。
此外,在长沙银行披露的2024年报中,其子公司长银五八消费金融的业绩出现大幅下滑:截至2024年末,长银五八消费金融资产总额为296.2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37%。但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去年实现营收29.86亿元,同比下降7.64%;净利润0.34亿元,同比下降95.02%。
距离“双五”目标还差多远
业绩失速下,长沙银行管理层近年经历“大换血”。2022年以来,行长、副行长岗位3年内全部换新。2022年1月,长沙银行进行董事会换届,赵小中正式接任朱玉国成为该行董事长,同月,长沙银行三名副行长同时辞任,吴四龙、杨敏佳、张曼、李兴双、李建英被聘任为该行副行长。2022年6月,唐力勇通过全国性选拔,被聘任为长沙银行行长,但其任职行长不满两年,便调任郴州市副市长。2024年9月,原副行长张曼接任行长,同时罗刚(曾任长沙银行广州分行行长)被提拔为副行长,杨敏佳副行长到龄退休。
2025年5月21日,长沙银行召开股东大会,其董事会完成换届选举,赵小中再次当选董事长。值得注意的是,新一届董事会由10席扩容至11席,首次增设职工董事,形成“1名董事长+1名执行董事+1名职工董事+4名股东董事+4名独立董事”的新格局。
在长沙银行召开的2025年工作动员大会上,长沙银行董事长赵小中曾强调,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长沙银行全面推进新十年战略和新三年规划的奋战之年。赵小中指出,2025年长沙银行要锚定营收、净利润“双五”目标持续攻坚。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从当前经营现状与行业环境看,长沙银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攻克三大难题:一是对公“调结构”,长期以来,长沙银行对公业务依赖政府平台、基建类项目,规模扩张背后是结构单一的风险。尽管2025年上半年科技贷款、绿色贷款分别增长28%、35%,但两者合计占对公贷款比例不足15%,基数仍偏低。“如何在稳住传统业务基本盘的同时,针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新兴领域建立有效的风控模型,平衡风险与收益,是对公业务转型的关键。”业内人士表示。
二是打造零售业务“第二增长曲线”,目前长沙银行零售存款占比已超40%,但零售贷款占比仍偏低。未来需聚焦个人经营贷、消费贷发力,同时加快搭建开放式财富管理产品平台,提升投研与资产配置能力,才能补上零售业务“短板”。
三是守牢资产质量“防风险”底线,需加快不良资产流转,防止风险成本侵蚀利润,“在经济下行周期,能否做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或直接关系到长沙银行‘双五’目标的实现基础。”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管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