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伊利与蒙牛持续多年的“包装装潢”不正当竞争纠纷案终审落槌,江苏省高院判决蒙牛败诉,责令其停止侵权并赔偿伊利500万元。据了解,这场纠纷源于蒙牛与伊利的两款牛奶产品包装相似,一款是伊利旗下高端有机奶品牌“金典”纯牛奶,另一款是蒙牛推出多年的“精选牧场”纯牛奶。去年5月,伊利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将蒙牛告上法庭,认为蒙牛“精选牧场”在包装装潢上高度近似伊利“金典”,容易让消费者混淆误认。
经过一审与二审,法院最终认定蒙牛“精选牧场”纯牛奶包装与伊利“金典”高度近似,构成不正当竞争。
从行业角度,这场官司不仅是两家乳业巨头市场摩擦的缩影,更折射出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液态奶市场,蒙牛正面临销售下滑等压力。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伊利与蒙牛在核心的液态奶业务上的差距正进一步扩大,蒙牛的破局之路迫在眉睫。
法院认定:常见元素组合亦受保护
蒙牛“搭便车”行为构成侵权
从判决书的内容来看,本案的焦点围绕伊利“金典”系列苗条砖款和利乐钻款纯牛奶的包装装潢展开。蒙牛方面曾辩称,伊利包装使用的奶牛、牧场、绿色等元素在乳制品行业司空见惯,缺乏显著性。然而,法院在判决中明确指出了一个关键区别:“通用的设计元素与通用的设计并非同一概念”。
判决书指出,尽管单个元素常见,但各元素的具体表达、组合方式、排列布局及色彩搭配共同形成了独特的整体视觉效果。伊利涉案包装在推出前,市场并无相同或近似设计,因此具有一定的固有显著性。
法院还认定,凭借伊利自2020年9月上市以来持续的巨额销售(仅2021年相关产品销售额即超130亿元)和广泛宣传,“金典”该系列包装已在相关公众中建立了稳定的市场认知,具备了区分商品来源的功能,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有一定影响的包装、装潢”。
在侵权认定上,法院采用了“整体视觉效果”和“主要识别部分”的比对原则,认为蒙牛“精选牧场”产品的包装在色彩、样式、元素布局及整体风格上与伊利包装高度近似,这种近似性足以导致相关公众产生混淆。判决特别指出,蒙牛未在涉案商品显著位置使用其高知名度的“蒙牛”商标,反而削弱了自有品牌的识别力,使得包装装潢本身成为消费者辨源的主要依据,从而加剧了混淆的可能性。
据此,法院认定蒙牛“精选牧场”纯牛奶包装与伊利“金典”高度近似,构成不正当竞争,责令蒙牛立即停止使用涉案近似包装,并赔偿伊利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500万元。
竞争延伸:液态奶战场差距拉大
蒙牛陷营收与创新困境
此次纠纷的背后,是伊利与蒙牛在液态奶这一乳业核心战场长达二十余年的激烈角逐。双方在产品创新、渠道下沉、营销宣传上你追我赶,共同做大了中国乳业市场,但也屡屡因边界问题对簿公堂。然而,近年的市场表现显示,双方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最新公布的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清晰地揭示了这一趋势。数据显示,伊利股份上半年总营收为619.33亿元,同比增长3.37%;其中,作为基本盘的液态奶业务收入达361.26亿元,同比下降2.1%。
反观蒙牛乳业,其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为415.7亿元,同比下降6.95%。尽管仍是乳业的“老二”,但与伊利的营收规模差距在扩大。而其核心业务液态奶收入为321.9亿元,同比下降11.2%。从绝对值和增速上看,伊利在液态奶领域对蒙牛的领先优势正在进一步扩大,两者半年收入差距已拉开近40亿元。
在液态奶领域,伊利与蒙牛都打造了其拳头产品——“金典”与“特仑苏”,二者共同瓜分高端白奶这一利润丰厚的细分市场,但在渠道控制和成本效率的比拼上,伊利展现出更强的韧性。蒙牛方面,此次涉诉的“精选牧场”等子品牌似乎未能有效建立起差异化的高端认知。
可见,于蒙牛而言,此次不正当竞争案的败诉不仅仅是一次500万元的财务损失,更是一次品牌声誉和战略方向的警示。在巨头竞逐的下半场,蒙牛急需找到破局之道,并重塑其在核心液态奶业务的竞争力。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王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