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机关单位向社会公众“让车位”,这一现象在全国各地越来越常见,广州则通过立法鼓励。9月25日,《广州市停车场条例》(下称《条例》)经广州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修订通过,待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公布施行。《条例》结合广州实际,探索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自用停车场向社会开放路径,明确本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自用停车场与办公场所分开管理的,应当在非工作时间有序向社会开放。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间,广州市花都区政府和区内两个街镇政府的停车场免费向社会开放,赢得附近居民和游客的一致好评。除了花都区政府之外,广州各级各区机关单位的停车场开放情况如何?近日,南都N视频记者展开了全城走访,并就逐步开放后面临的管理、收费等问题展开探讨。
10月1日,车辆驶入花都区政府大院前,车主在登记信息。 受访者供图
节假日开放
缓解周边公园景点停车难
10月1日上午,广州市花都区政府大院西门门口立有两块指示牌,一块写有“区委区政府大院节假日共享停车场入口”,并标记着箭头,另一块则写着停车场开放须知。陆续有车辆驶近,保安请车主登记好资料后,便放行让其驶入。
花都区政府大院停车场和办公楼属于统一管理,车辆驶入后即到了办公的大院。当天上午,有30多辆市民游客车辆停放,既有本地市民的车辆,也有港牌车辆。“类似的节假日开放(停车场),让大家都受惠,感觉非常好。”一位本地市民说道。
这是花都区政府大院停车场第一次对外开放,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覃启航表示,每到假期,大院附近的公园和广场容易面临“停车难”问题,希望通过尝试性地开放政府单位停车场,缓解市民游客的停车难题。
车辆准备驶入花都区政府大院。 受访者供图
在节假日开放的并非只有花都政府大院。南都N视频记者走访发现,位于从化区的良口镇政府也已向公众免费开放停车场,且开放时间包括了平时的周末。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举措是从今年年初开始施行,开放时间为节假日和周末的上午9:00至18:00。
“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和环两山建设不断深化,良口镇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游客日益增多。为更好地服务游客和群众,方便大家出行停车,我镇于2025年起在节假日免费对外开放政府停车场,切实缓解周边停车压力,助力文旅经济发展,让更多群众和游客共享发展成果。”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良口镇位于从化区北部,山清水秀、风景靓丽,拥有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等风景名胜,是市民游客常打卡之地。节假日和周末,大量游客来访,易有停车难的问题,开放停车场正是缓解停车压力,助力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
从化区良口镇镇政府门口,放置有醒目的免费停车标识。受访者供图
内部停车场“变身”公共停车场
供周边居民使用
位于番禺区口岸大街的口岸大街停车场,则又是另一种形式的开放。10月3日,南都记者来到大街,路口的标牌显示,道路两侧有广州市番禺区科技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番禺海关等单位,正值节假日,由于周边没有商铺,道路上车辆和人流量较少。
口岸大街停车场位于道路尽头,入口紧挨着广州市番禺区科技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的大门,但和办公楼分开管理。停车场门口的围墙上贴着收费标准:小车3元/半小时,12小时限价24元,全天月保450元,日间月保350元。经营单位为广州市番禺区悦和投资有限公司。
口岸大街停车场出入口紧挨着广州市番禺区科技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的大门。
再往停车场里面走去,南都N视频记者注意到,停车场三面围墙均搭起了停车棚,并标明为“科工商信局专用车位”,可供外来车辆停放的是中间的空地。当日,停车场内,除了停放在专用车位的单位车辆外,公共车位上只停了5辆车,其中3辆为本地车牌。由于公共区域面积大、车位多,而停放的车辆极少,使得停车场看起来十分空旷。
节假日期间,停车场内车辆不多。
南都N视频记者从番禺区获悉,口岸大街停车场原是番禺区科工商信局内部停车场,经升级改造后属于社会公共临时停车场,在满足番禺区科工商信局内部职工办公停车的基础上,场内其他车位面向市民开放,以满足周边小区居民和临近机关单位的停车需求,达到错峰使用的目的。停车场正式开放时间为2024年8月,目前主要以周边居民月保停车需求为主,月保车辆数量超过50台。
运营管理停车场的番禺区悦和投资有限公司是番禺区交投集团下属全资国企,停车场由该企业承租地块并按照社会公共停车场标准对场地进行升级改造,完成场地改造后由企业独立对外经营。也即是说,改造后的停车场,已由机关单位内部停车场变为企业承租运营的社会公共停车场。根据《条例》规定,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站及换乘站配套停车场、社会公共(公益)性单位配套停车场和政府投资建设的停车场实行政府指导价。
停车场入口贴有收费标准的告知牌。
夜间向市民开放
收费上缴财政
在广州,也有在工作日向市民错峰开放停车位的机关单位。南沙区黄阁镇旧城区居民停车较为不便,自2024年7月15日起,该镇将便民服务中心停车场开放给社会车辆夜间停放,累计可提供231个车位,一定程度上缓解附近居民停车难题。
据了解,停车场白天为前往办事的车辆提供免费停车服务,免费时段为每日7:00-19:00;夜间19:00-次日7:00则实施收费管理,按小时计费,2元/小时,连续停车12小时以内最高收费10元,超过12小时部分,按照10元/小时加收。
为有效利用有限的停车场资源,维护停车秩序,黄阁镇提出了若干注意事项,包括限停11座及以下中小型客车,车辆连续停放时长不能超过24小时,否则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将违规车辆列入黑名单或拖离停车场的举措。
开放初期,便民服务中心停车场收费标准公告牌。受访者供图
黄阁镇对外开放便民服务中心停车场,实为群众有所需、政府有所应的便民举措。南都N视频记者从黄阁镇有关部门获悉,开放前夕,有市民就通过广州12345热线提交建议称,停车场在夜间处于空置状态,而附近商户夜间经济发展火热,停车需求突出,开放夜间停车既能方便周边居民,也能促进夜间经济发展。
停车场的实际利用率如何?上述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经统计,近一个月,该停车场的夜间收费车次达452次。相比开放初期日均四五辆车在此停放过夜,使用频率明显有所提升。
近来,黄阁镇也在谋划进一步规范便民服务中心停车场内的车辆停放,优先保障办事群众及公务车辆的临停需求,避免公共资源被长期占用。10月20日晚,该镇发布了停车场收费标准调整公告,自2025年10月22日起实行白天、夜间分时段收费措施。
其中,白天收费时段7:00-19:00,2小时内免费停车,超出2小时收费3元/小时,封顶21元;夜间收费时段19:00-次日7:00,按1元/小时计费,封顶10元;若连续停车,每日最高收费31元,即无论白天和夜间时段如何组合,在一个自然日(0:00-24:00)内,车主最多只需支付31元。
调整后的收费标准公告牌。 受访者供图
相比调整前,调整后的停车免费时段从白天12小时缩短至2小时。上述有关部门表示,这恰是优先考虑办事群众及公务车辆的临时停车时长,以提高车位周转率。对比之下,市民若白天在此长时间停车,将会被收取更多费用。
值得注意的是,连续停放超24小时(即跨天),将自动开启新一个自然日的计费周期,同样适用上述标准。计费系统将停车时间按自然日划分,分别计算每个自然日费用,将各日费用相加得出总费用。
上述部门还表示,该停车场由广州市旺阁市政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负责运营,泊车费用也由该公司代收,扣税后上缴财政。
南沙区黄阁镇便民服务中心。 受访者供图
开放停车位单位多位于外围区
形式主要有三类
由于广州各单位停车场建设实际情况不一,在开放与否与怎么开放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南都N视频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广州向社会开放停车场的机关单位不多,中心城区几乎没有,外围区则有个别单位已尝试开放,上述开放的停车场均位于外围五区。
开放的形式也不尽相同,南都N视频记者梳理发现,目前总体呈现出三类。诸如花都区政府,是在节假日期间免费向公众开放,其他时间仅为内部使用;第二类是停车场与办公场所分开管理,由企业承租地块改造为公共停车场,供周边居民使用;第三类则是位于办公场所的停车场,在夜间开放给市民停放车辆,收费方式为政府指导价,扣税后上缴财政。
这些单位多是近两年逐步向社会开放停车场,目标是通过错峰使用,将更多资源让渡给公众,以缓解周边停车难问题。
中心城区开放为何难?
南都N视频记者发现,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城市的相关政府单位在节假日免费向公众开放停车位,比如省内的珠海、汕头、佛山、江门、潮州等城市,都有多个单位在春节等节假日向公众开放机关单位停车位。
广州开放停车位的机关单位不多,且零星位于外围区,中心城区机关停车位为何难开放?广州市社科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曾德雄表示,中心城区空间相当有限,能做到停车场与办公场所物理分割的机关事业单位很少,从而导致不具备向社会开放的条件。
华南城市研究会创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也认为,中心城区部分单位的停车资源本身就紧张,有些单位还不够职工停放。“所以,开放也要看实际车位情况。如果节假日机关单位员工放假不上班,那此时可以将资源释放出来。”
广州市政协委员谭国戬也支持机关单位节假日免费向公众开放,但他认为这只是一种临时措施,并不能作为常态化制度参考。谭国戬指出,《条例》规定要积极探索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自用停车场向社会开放路径,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方向,主要是涉及安全责任管理、是否可以收费、收费主体是谁、是否超出原有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等问题。“比如在工作内容与时间增加的时候,管理人员收入是否要调整,调整是否符合该主体的身份,能否经得起审查;如果外包外聘,需要有新的预算及走招投标程序等,这些都是需要有规范性文件厘清。”谭国戬说。
如何收费?收费如何监管?
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开放后,如何收费以及收费主体是谁都是公众关注的话题。谭国戬指出,收费问题需慢慢探索,结合盘活资源最大限度服务市民的原则,应灵活开展定价,在高峰期价格提升,在非高峰期价格优惠,通过峰值峰谷的变化,也有利于调整车辆停放。他认为,像南沙区黄阁镇便民服务中心停车场夜间开放的收费规则,一方面将资源让渡给了公众,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决“僵尸车”的问题,是值得肯定的。
胡刚也指出,机关单位停车场常态化开放后就进入了市场,需要适当收费。“如果不收费,大家都会去停,这也不现实。至于收费标准,需要有一个标准机制,将资源充分利用的同时,引导大家更有序地停车。”
曾德雄则直接指出,机关单位停车场开放后可以直接参照市场价施行,也就是按照区域来收费。“如果市场收费发生了调整,那么机关事业单位的停车场收费也相应地跟着调整。”
费用收取后将到哪里?《条例》有明确规定,相关停车泊位信息接入本市停车信息管理系统,取得的收益按规定上缴财政。也即是说,在停车场性质未改变的前提下,收取的费用需上缴财政。
开放后如何更好管理?
呼吁机关单位停车场开放的声音很高,但开放后如何做好管理也尤为重要,比如如何避免“僵尸车”、如何有序停车等。谭国戬指出,城市的公共资源有限,而交通工具的不断增加是客观事实,《条例》希望通过将有限的停车资源最大程度地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同时权利和义务也是对等的,要避免有限的停车资源被无限的占用。
如何更好开放及管理?谭国戬认为要结合机关单位的功能决定是否开放、开放程度等;同时,要结合该机关单位自身停车场条件,充分评估可以开放的范围及开放的时间;再有,需结合该单位的管理要求,明确管理主体、收费主体、收费标准等具体操作细节。
曾德雄则提醒,《条例》的规定值得注意,机关事业单位的自用停车场与办公场所分开的才向社会开放,也就是说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向社会开放的前提条件是不要影响正常的工作秩序。“这方面还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考虑,最主要的就是责、权、利要分明,特别是一些风险防范、承担机制需要事先考虑周全。”他说。
机关单位停车场开放的路径和管理模式还需慢慢探索,但在曾德雄看来,未来机关单位停车场有序向社会开放是众望所归。“一是因为停车难的问题在大城市普遍存在,二是公共资源推向市场是大势所趋。”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统筹:南都记者蒋臻
采写:南都记者蒋臻 廖艳萍 莫郅骅 郑雨楠 王美苏
摄影:南都记者廖艳萍(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