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义剪温暖长者,把爱传递给更多人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快评
原创2025-10-19 22:53

去年以来,一名叫做梁金铭的理发师在佛山市高明区荷城广场为老者义务剪发的故事,通过社交媒体慢慢在互联网上为人所熟知,引起很多的讨论。据初步统计,一年多的时间里,作为00后的梁金铭面向老年群体,已进行免费剪发3000余人次,受到老年人的普遍欢迎,也获得线上线下的广泛赞誉。

常言道,“勿以善小而不为”,个体化的善举虽然往往是微小的,但带给人们的感动却十分真实,更能浸润我们的生活日常,滋养富有温情的社会文化。一年多的义剪中,梁金铭主要是把“王嘉尔发型”复刻到老人理发,用视频记录下来,发到社交媒体。老人形象与年轻态发型之间的反差萌,让他收获了一批粉丝,作品总点赞量已超230万。

也许有人会说,梁金铭还蛮懂“讨巧”的,他通过制造反差感,让自己收获了互联网流量;也有人提到,从事义剪的人,在其他城市也不是没有,可他们却没有梁金铭出名。这些话当然有道理。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谁又规定了“做好事不能出名”呢?“好事不出门”难道就应是常态吗?

在社交媒体广泛流行的时代,如果坚守“做好事就必须低调”的观点,那显然是一种偏见。甚至可以说,梁金铭值得称道的地方,除了他的义剪善举,还有就是他善于运用社交媒体把善意传递出去,这种年轻人的意识——会做,能坚持做,还会加以表达,并且说得好、传播得远,恰恰让梁金铭付出的意义,超出了自己服务的数千人次老年群体,进一步走进了更多人的眼里和心里,形成一种良好的示范。其他没有“名气”的义剪理发师,也会通过梁金铭的事迹,得到身边人更多地“看见”和尊重。如此美谈,多多益善。

社会在进步,人的预期寿命不断增加,老人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理发师为老者免费剪发,既减轻了老者的支出负担,也提供了互相认识、与年轻人进行交流的机会,从而让义剪的意义远不止于“剪短了头发”。据有关资料显示,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街道常住人口约31.94万人,是高明区人口最集中的镇街之一;全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3.43%,换言之,每七八个人里,就有一位老年人。从物质条件看,这些老人的退休收入,不见得都十分理想,再加上好多老人生活节俭,往往不舍得给自己花钱,所以每月剪发1—2次,在有些老人看来就显得比较奢侈。如一位前来理发的老人说:“对我们农民来说,免费剪一次头发就省下十块钱,十块钱能买三斤米。”因此,免费剪发确实减少了许多老人对理发费用的顾虑。

精神层面的滋养也很重要。在梁金铭这里,老人们不仅理了新发型,个人形象秒变“潮流”,与此同时,也真切感受到了陌生小伙子的善意,心情也变得愉悦,会有一种得到关爱的踏实感。这与近年来大力提倡的社区化关心关爱老年群体等工作,实际上是相通的。关爱老年人,既需要国家层面的资源投入,也需要社会层面的志愿互助。国家、社会以及每一个个体的共同努力,一定会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温暖和温情,让城市更加美好。 □小宇

编辑:何起良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