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林敏儿 通讯员柳俊 近日,由北京星巴克公益基金会“未来星社区”资助计划支持的深圳福田香蜜湖街道竹园社区“巧手织暖·邻里赋能”钩织讲师培育计划圆满结项。项目历经半年系统培育,成功孵化16名社区钩织讲师,通过“技艺传承+邻里赋能”双路径,构建起以“小技能”激活“大治理”的社区发展新模式。
三阶培育体系,打造专业讲师团队
项目以“培训赋能—实践打磨—社区反哺”为核心路径,构建全链条培育体系。培训阶段开设钩织技艺、课程设计、讲师礼仪等主题课程,特邀专业讲师围绕“互动教学技巧”“破冰游戏设计”等内容授课,通过“学、练、评”一体化模式夯实教学能力;实践阶段组织讲师开展亲子体验、创意工作坊等活动,以“线下示范+线上伴学”模式带领居民制作草编包装饰、设计个性化钩织帽;社区反哺阶段则通过外展活动、成果展示等形式,让讲师从“学习者”转变为“传艺者”,其中“时光织忆”外展活动吸引百余名居民参与。
16名讲师“破茧成蝶”,赋能基层治理
经过系统培育,16名讲师(含军嫂、退休职工等群体)不仅掌握钩织基础技法,更具备独立授课能力。在项目总结会上,社区相关负责人为讲师颁发聘书,肯定其在传承传统技艺、推动邻里互助中的作用。讲师团队创新开展“钩织+节日”“钩织+亲子”特色活动:端午期间教学钩织粽子,8月亲子实践课中11对家庭协作完成草编包装饰,最小参与者仅5岁便掌握基础针法。居民李阿姨感慨:“从‘跟着学’到‘上台教’,不仅收获了技能,更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邻居。”
以“针”为媒连邻里,织就社区治理新图景
项目以钩织技艺为纽带,形成多元治理成果:通过技艺传承吸引青少年参与,培育最小“编织小能手”仅5岁;以亲子协作、创意互动打破邻里隔阂,活动后居民自发组建兴趣小组,常态化开展技艺交流;讲师团队将持续开展公益课程,推动“居民服务居民”自治模式落地。香蜜湖街道竹园社区将继续孵化特色队伍,让传统技艺成为连接人心的温暖纽带,共绘共建共享的社区新图景。
编辑:林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