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辖34个镇街园区、613个村(社区),近70%的企业和人口扎根在镇村一级。如何激活镇村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是东莞“百千万工程”实施的关键课题。
近日,“看广东·遇‘鉴’乡村之美”主题新闻发布活动走进东莞市长安镇,媒体记者、网红大V与留学生代表组成的采访团,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调研、沉浸式体验,探访东莞“百千万工程”实施三年来的成效。
土地面积不足80平方公里的长安镇,平均每分钟生产出近200部智能手机,平均每天诞生38项发明专利,平均每平方公里产出超过13亿元GDP、41亿元进出口总额、40亿元工业总产值,2024年成为广东第三个、东莞第一个“千亿镇”。
如今,长安正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探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站在千亿新起点上的长安,为东莞“百千万工程”带来了哪些宝贵的经验?
长安镇中心区。陈康水摄
“2+3”特色产业体系展现蓬勃生机
今年上半年东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28个镇全部入选全国千强镇前300强,长安镇、松山湖GDP突破千亿元,村组集体资产持续增长,彰显东莞发展新气象。
“看广东·遇‘鉴’乡村之美”主题新闻发布上,东莞市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专职副主任缪定中详细介绍了东莞“百千万工程”三年实践成效。其中,2024年晋升为全省第三个、全市第一个“千亿镇”的长安,是东莞“优等生”代表。
“2024年,长安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0.7亿元,同比增长5.5%。GDP背后的含金量,也是非常高。”长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莫伟披露多组数据,包括全镇税收超过197亿元、全镇银行存款超6000亿元、市场主体达到16.9万家等。对比“百千万工程”实施之初,近三年来,长安的市场主体增长了19.8%。
长安镇超4.4万家工业企业同样展现出蓬勃生机。坚持“产业立镇”的长安,发挥OPPO、vivo等龙头企业的牵引作用,通过增资扩产、招商引资、强链延链,形成2000亿级电子信息、500亿级五金模具两大支柱产业集群,以及机器视觉、新能源配套等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长安镇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图为正在检测的手机产品。麦伟强摄
在长安镇“2+3”特色产业体系的产业版图中,除了“电子信息+五金模具”双引擎,还有以宇瞳光学为代表的智能视觉、新能源汽车配套、电子大健康三大百亿级新兴产业。
多元化经营,引导社区“向新图强”
“近70%的企业和人口都是在镇村一级,村(社区)一直是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盘,”缪定中表示,东莞积极推动村组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改变以往“收租”的单一模式,从重房子到重科技、重产业,指导村组开展光伏发电、物业服务、停车管理等多元化经营,推动集体经济收入持续增长,并通过回购土地实现物业增值。
缪定中以长安镇厦岗社区为例介绍说,该社区以3450万元回购一家工厂物业后,年租金收入达534万元,投资回报率超15%。经初步摸排,2025年东莞全市回购土地、增值物业将达100亿元。
与深圳沙井仅有一河之隔的长安镇新民社区,环境改善直接带动土地物业升值、房屋租金上涨,集体资产持续增长。2024年,社区村组两级总资产达6.83亿元,较2022年增长12.91%。
迎来发展黄金期的新民社区于2023年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社区。过去几年间,新民社区腾出空间引进高质量项目,长江超声等一批高科技企业先后落地。这些企业全面投产后,预计新增年产值约17亿元、税收9000万元。
“我们社区,曾经两三百元的出租屋没人租,现在八百元的出租屋无空房。”长安镇新民社区第一副书记时天永表示,如今周边几个社区的人都愿意到新民社区居住。
在乌沙社区,蔡屋经济社率先以集体名义,将原时富广场改造为裕鑫研发中心。这是长安首个村集体自行改造的“工改工”项目,已于2025年7月整体交付,比原计划提前三个月,预计每年为社区带来数千万元增收。
长安镇乌沙社区裕鑫研发中心。图源:乌沙社区
新民、乌沙等社区的实践证明,长安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藏在产业里,也蕴含在镇村协同的治理创新中。数据显示,2024年长安镇的社区两级集体总资产达到227亿元、同比增长7.8%,纯收入达到31亿元,同比增长6.1%。
积极引导社区“向新图强”,长安镇还拿出8000万的专项扶持资金,支持社区开发现代化产业园、开展城中村改造,梳理各村(社区)回购物业需求、实施奖补激励、编制操作指引、开展专题培训、搭建供需对接平台等扎实措施,推动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既有新质生产力,又有新质生活力
“长安镇实施‘百千万工程’取得了三大成效,分别是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创新主体倍数增长、人才数量显著增加。”长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莫伟表示,围绕打造“百千万工程”全省首批典型镇、全市“创先”典型镇工作要求,长安建立健全“33526”工作体系,总体目标是推动构建经济强、环境美、社会稳、民生优、融合度高的发展新格局,加快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社区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长安镇的人才数量、教育医疗、生态环境、文化空间等方面也取得长足进步。“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长安镇着力构建“既有新质生产力、又有新质生活力”的城市生态,加快营造百万人口与高层次人才均质共享的新质生活,全方位做好人才“引育留用”。
近年来,长安镇人才数量持续增长。图为企业车间正在工作的产业工人。麦伟强摄
从率先在东莞推出“优才卡”制度,到打造“12345”人才工作品牌,再到全市建立首个镇级人才发展联盟,长安在支持保障人才的力度和战略上不断加码。截至目前,长安镇的实际管理人口超120万。其中,人才总量超26.7万,高层次人才超2.2万。
在教育扩容提质方面,长安镇在南部最优越的地块,投资12亿元建设华南师范附中长安学校,并完成了另外两所公办学校的扩容提质,新增了5500多个优质公办学位;在医疗扩容提质方面,长安同样在南部中心拿出200多亩的土地建设滨海湾中心医院长安院区,计划跟南方医科大学进行合作办医;长安镇的社区卫生服务部门已初步构建起1+4+N的服务体系,完成了15分钟的服务半径,让公办医疗的服务惠及更多群众。
激活镇村发展“一池春水”
东莞长安交出新答卷
从偏安一隅的岭南小镇,到广东第三个、东莞第一个“千亿镇”,中国镇域经济的“优等生”代表长安,在过去三年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百万千工程”成绩单,成为东莞以“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姿态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生动缩影。在这片热土上,16.9万个市场主体展现出蓬勃活力,80公里的生态绿道串珠成链,15个社区向新图强。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标省、市“三年初见成效”目标,迈向“二次创业”新征程的长安镇明确,到2025年底力争实现城乡融合更完善、综合实力更强劲、民生短板全补齐的目标,推动镇域经济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突破,强化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集群效应,在GDP千亿新起点上稳步前行。
统筹:董淑云 何永华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莫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