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赵雨琪 10月21日清晨6点,经过连续12个小时的夜间施工,珠海隧道迎来关键节点——“海底隧道”与“山体隧道”结合部的最后一块顶板顺利封底,标志着整个隧道的主体结构全线贯通。这项省市重点交通工程取得重大进展,为年底主线通车打下坚实基础。
据了解,结合部位于挂锭角山体与磨刀门水道之间,全长约170米,最宽处接近50米,是整个工程中开工最早、完工最晚的部分。
“就像搭积木,必需等两边都搭好了,才能装中间这一块。”施工单位广东长正公司项目经理万魁元解释道,这段“连接段”施工难度极大,主要面临三大挑战。
首先是环保要求高,施工区域靠近水源保护区和对澳供水管道,必须全程严守环保标准。并且所处位置的地质像“千层糕”,上层是软泥,中间夹着细沙,下层是坚硬的花岗岩。这种“上软下硬”的结构,基坑围护结构施工难度大,容易导致基坑不稳,施工风险高。最后是基坑防水难度大,珠三角地区水位高,海水会不断渗入基坑内部,防水成为头等大事。
为应对这些难题,项目团队请来国内专家“把脉”,引进了先进的“双轮铣+旋挖钻”工艺,并采用“止水帷幕”技术,像在地下筑起一道“防水墙”,有效隔离地下水。
此外,为保护周边的大桥、供水管、高压塔等设施,施工团队放弃爆破,改用化学膨胀剂配合机械破碎的温和工艺,分段分区推进,确保安全高效。
“我们有专人常驻工地,24小时轮班值守。”业主单位珠海交控集团轨道交通公司工程部经理任辉介绍,技术方案经过多方严格审查,确保每一步都稳妥可行。
随着最后一块“积木”落位,珠海隧道工程正式进入通车倒计时。任辉表示,主体结构的完工是所有建设者共同努力的成果。接下来,工程将在确保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全力推进后续施工,争取早日通车。
珠海隧道自2020年12月开工以来,一直备受市民关注。建成后,将与珠海大桥形成“北桥南隧”布局,开车通过仅需约5分钟,大幅缓解珠海大桥交通压力,提升东西部通行效率,恶劣天气下也能保障全天候通行,对区域发展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