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当下,“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如何协同发力,正成为新质生产力成长的关键机制。在此背景下,如何在不干预市场活力的前提下,构建一个充满秩序、信任与创造力的创新创业生态?这正是“有为政府”在“有效市场”阶段的核心命题。
在深圳华强北这样一个“有效市场”已经充分成形、市场机制高度成熟的区域,正在给出一种答案。在这片不足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政府的角色正从“主导者”转变为“生态构建者”“规则守护者”和“创新助推者”。
在这里,市场是奔腾的水,政府是护堤的林——它不干预活力的流动,构建起“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三位一体的现代营商环境体系,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最优的生长土壤。
国际化:从“开放门户”到“无界街区”
开放,是华强北营商生态的重要根系。政府的“有为”,不是“替企业走出去”,而是“为企业打通出去的路”。
近年来,华强北以国际化思维推动市场资源重组,持续搭建跨境交流与合作平台,依托“无界街区”建设,全方位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打造外籍人士入境消费的友好型样板商圈。街区关键节点实现多语种标识全覆盖,35家专业市场配备共享翻译设备和双语服务人员;商圈外卡POS机覆盖率达95%,设有外币兑换点与跨境支付体系,助力“买全球、卖全球”更加顺畅。
今天的华强北,已从全球硬件集散地成长为国际创客与跨境商贸的创新高地。这种“无界开放”的营商生态,让全球创客、采购商与本地企业共同孕育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拓展国际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市场化:有为之道,在于“不扰”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华强北的治理逻辑,在于不断降低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
华强北街道坚持“无事不扰、有事快办”的原则,通过数字化政务改革与流程再造,大幅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审批事项“一窗通办”,企业诉求“一站响应”,市场监管“非接触式办理”。企业把更多时间投入研发与创新,而非在手续上兜转。
“政府不再是市场的指挥棒,而是生态的养护者。”一位创业者这样形容。在“放管服”改革的纵深推进中,华强北探索以数据为核心的市场治理模式:通过企业信用、诉求反馈、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等机制,让监管更精准、服务更智能、环境更透明。
法治化:筑牢法治底线,传递制度温度
法治,是华强北的底线和生命线。政府的“有为”,体现在法治底线的坚守上——既要严格执法、维护公平,又要呵护创新、保障创造,为市场主体注入信心与活力。
廉洁,是华强北的核心竞争力,正成为新质生产力最强的助推力。今年,街道在华强电子世界落地街道廉洁营商环境监测点,主动面向市场主体收集有关线索,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市场环境。
在严格执法层面,街道始终坚持“强监管、严执法、靠前执法”的原则,联合市场监管、公安、海关缉私等多部门持续推进“清源行动”,对假冒伪劣、走私渠道、侵权复制等不法行为零容忍。针对明通、曼哈、紫荆城等重点市场以及化妆品、食品、药品、芯片等重点产品,华强北完成对101个网格、171家物流企业的地毯式排查,实现“人、物、车、网、场、组织”六要素全链条监管,涉私涉假产品显著减少。
在呵护创新层面,街道在2023年设立全市首个街道级知识产权综合服务站,今年以来,“筑牢知产防线 激活创新动能”等主题宣讲已举办20余场,让“呵护创新”成为全社会共识。街道还在“小个专”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知识产权服务专窗”,联动第三方机构,为辖区11万家商事主体提供“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全链条服务。
法治不仅是规则,更是一种文化。华强北构建了以信用体系为支撑的诚信市场生态——完善信用红黑榜、诚信示范市场、假一赔一承诺制,华强电子世界商户李经理挂上“诚信示范”金牌后,客流量增长30%、回购率超过80%。在这里,诚信不仅带来声誉,更带来实实在在的市场红利。让“诚信经营”成为集体共识;企业间的合同、履约与售后,逐渐形成自我约束、自我修复的良性循环。
2025年,华强北推出“一站两中心”涉外法律服务平台,标志着法治保障体系迈入“全周期、跨国界”新阶段。平台联动20家知名律所公益轮值,设立国际志愿调解员与跨境法律专家团队,为外资企业与外籍人士提供从普法到调解、从合同到知识产权的全链条服务。法治让营商环境更安全,也让治理更有温度。
“有为政府”不是替企业决策,而是帮企业成长;不是管得更多,而是服务更准。这种“有度有为”的治理智慧,使得华强北形成了共生共荣的“湾区红树林式”创新创业生态:市场如水,自由流动;政府如林,稳固支撑。二者相互依托,共同构筑起一个自我调节、自我净化、自我进化的创新系统。
这正是“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生动实践。
在新质生产力加速涌现的今天,华强北的样本证明——
市场之效,在于活力;政府之为,在于秩序。二者并行不悖,方能共生共荣。一个更加开放、规范、充满创造力的营商环境,正成为这片创新创业创富热土最具竞争力的“无形资产”。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林敏儿
编辑:林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