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亮剑”!阳江刀博会驱动产业“智改数转”新篇章

南都N视频APP · 探粤
原创2025-10-22 23:39

10月21日,第24届中国(阳江)国际五金刀剪博览会(以下简称“刀博会”)盛大启幕。作为全球五金刀剪行业的年度盛会,本届展会以“让参者有盼头、让观者有看头”为办展理念,通过“展+会+赛+贸”的创新模式,汇聚全球客商、展示产业成果、搭建合作平台,成为中国制造业在内外挑战中破局前行的生动缩影,更推动阳江刀剪产业向全球价值链更高端迈进。

创办于2002年的阳江刀博会,历经23年发展已从地方性展会成长为行业风向标。本届展会展览面积近2万平方米,吸引十八子、王麻子、张小泉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213家同台竞技。数据显示,阳江刀剪产业占据全国重要地位,每出口10把刀剪就有8把来自阳江,而本届刀博会的举办,更让这一产业的“含金量”持续攀升。

图片

阳江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第24届阳江刀博会。

链动全球 合启新篇

“一站式”采购与深度交流

为更精准地满足产业链上下游的不同需求,本届展会突破性地划分出原材料辅料、配件、成品、品牌及智能机械五大专业展区,系统化展示从基础矿石到最终成品的完整产业生态,为与会客商提供“一站式”采购与深度交流的高效平台。在原材料展区,三泰、一仞、新辉等国内企业带来了大马士革稳定木、高氮马氏体不锈钢、粉末钢等前沿材料,与合瑞迈、瑞典Damasteel等国际品牌同场展示,呈现出中外材料技术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

图片

传统品牌与新兴企业同台竞技。

品牌展区中,既有十八子、王麻子、张小泉等深入人心的传统品牌,也汇聚了美珑美俐、永光、巧媳妇、鸿丰等新兴企业,共同描绘出产业品牌化与多元化并进的崭新格局。智能制造展区则聚焦技术升级,键恒、国浩等资深厂商与博盛、汉霸、利工等创新力量同台演绎“智能制造”的应用场景,助力行业加速向数字化、自动化迈进。

图片

新疆英吉沙精美道具小刀工艺品。

此外,本届刀博会注重全国产业资源的协同整合,通过前期深入山东临沂、福建柘荣、重庆大足、新疆英吉沙等主要产业集聚区进行精准邀约,成功吸引永德利、英吉沙手工刀等代表性品牌集体亮相,汇聚起推动中国刀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图片

组委会与阿联酋、越南、新西兰、吉尔吉斯斯坦四国的粤商会签署了经贸合作框架协议。

在国际层面,刀博会的全球影响力也得到显著提升。古巴、尼泊尔、吉尔吉斯、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六国驻穗总领事馆代表出席了开幕式。同时,组委会与阿联酋、越南、新西兰、吉尔吉斯斯坦四国的粤商会签署了经贸合作框架协议,为阳江刀剪产业对接“一带一路”商机、拓展新兴国际市场开辟了新路径。到会的采购商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百名境外专业买手前来洽谈,传统市场与新兴市场采购团组齐头并进。国内采购同样活跃,来自湖北、广东、香港等地的行业协会与企业组团亲赴阳江,深入考察多条产业带,切身感受“阳江制造”的扎实功底与优良的营商环境。

聚势赋能 智创未来

聚焦“创新、品牌、开放”三大维度

立足“经贸赋能、创新驱动”,本届刀博会聚焦“创新、品牌、开放”三大维度,策划系列高价值活动,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首次设立的“刀博金奖”作为行业公益性权威评选,涵盖数字领航企业奖、先进材料奖、匠心设计奖、出海先锋奖四大类别,16个获奖项目展现产业前沿成果:王麻子辰木系列融合高碳钢与冰锻技艺,鸿丰数控砂带磨床实现“一机两用”,英吉沙手工刀融合传统工艺与艺术收藏价值,彰显中国制造的匠心与创新活力,等等。

图片

“刀博金奖”颁发。

“新品首发首秀”平台汇聚年度创新产品,梧州铁龙艺术工作室的可伸缩生存刀、朗马蛇年纪念刀、星道工贸观止刀具等新品,通过“技术+场景+传播”三维展示,凸显阳江作为产业首发高地的集聚效应。“新材料发展趋势沙龙”搭建产学研对话平台,推动原材料与制造企业共研共进,为突破行业材料瓶颈贡献“阳江智慧”。

图片

十八子作——星厨系列刀具新品首发。

相辅相成 共跃新阶

推开一扇通向全球的窗口

2002年,首届刀博会的成功举办,为这座被誉为“中国刀剪之都”的城市推开了一扇通向全球的窗口。二十三载光阴流转,刀博会与阳江五金刀剪产业如同并蒂之花,彼此辉映、共同成长,奏响了产业向高质量迈进的时代乐章。

图片

阳江城市名片。

步入今日的刀博会展厅,宛如走进一个由金属铸就的艺术空间——从优质不锈钢原料,到精密模具,再到智能化制造装备,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在这里生动呈现。支撑这一切的,是超过8500家市场主体的活力迸发,以及超过550亿元产业链规模所形成的雄厚基础。

图片

刀博会展厅人头攒动。

刀博会不仅是行业成果的“展示窗口”,更是激发产业创新的“动力源泉”。近三年来,阳江五金刀剪产业积极引入自动化、数字化装备,推进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实现了关键工序的自动化升级与工艺技术的数字化管控。在智能刀剪制造车间,机械臂精准作业,AI激光开刃机自主研磨……截至目前,阳江已成功培育15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90家专精特新企业以及4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

更为关键的是,刀博会正日益成为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的关键载体。在国际层面,刀博会助力企业“组团出海”,如在吉尔吉斯斯坦成功举办刀剪展,为产业开拓新兴市场打开了新通道。在国内市场,刀博会积极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发展,通过组织创新创业大赛、培养跨境电商人才、开展“送政策上门”等服务,助力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这一从“被动接单”到“主动布局”的转型,深刻体现了内外贸一体化的核心内涵。2024年,阳江五金刀剪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RCEP地区的出口额分别增长2.3%和8.5%;国内电商销售额达到99.3亿元,跨境电商交易额为29.3亿元,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品牌的故事同样令人振奋。近年来,阳江市先后发布了“阳江五金刀剪”区域品牌和“阳江刀剪”集体商标,产业品牌化发展,也带动了企业品牌意识的觉醒,刀剪类三大“中华老字号”王麻子、张小泉、十八子作齐聚阳江。从贴牌到自主品牌,阳江已构建起“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双轮驱动格局,形成了既有龙头引领、又有梯队跟进的品牌矩阵,实现了从“价格竞争”到“价值输出”的华丽转身。可以说,刀博会去年顺利实现市场化运作,已有效实现了从“展会流量”向“经贸增量”、从“短期活动”向“长期机制”、从“政府主导”向“市场驱动”、从“区域性平台”向“全球性枢纽”的四个转化。


南都N视频记者:丁治加

编辑:丁治加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