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行业命题”,紧密对接优势产业!深圳设计周来了

南都N视频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5-10-24 21:42

南都讯 2025深圳设计周来了!10月24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5深圳设计周暨深圳环球设计大奖“鲲鹏奖”新闻发布会。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总经理叶晓滨介绍了2025深圳设计周暨深圳环球设计大奖“鲲鹏奖”的总体情况及特色亮点,并与深圳市文化创意与设计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徐挺、深圳市设计之都运营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溯、深圳大学国家形象研究中心设计战略与创新生态研究所所长、《世界设计之都蓝皮书》主编韩晗就相关情况回答记者提问。

图片

2025深圳设计周采取“政府品牌所有、授权承办运营”的模式,由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深圳市文化创意与设计联合会主办,将于10月29日在“深圳之眼”岗厦北枢纽开幕;当日19:00在深圳广电集团举行2025深圳环球设计大奖“鲲鹏奖”暨第六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深圳创意设计新锐奖颁奖典礼。

本届设计周以“一展一奖一旬一城”为主线,整合全域、全年、全行业设计资源,并与深圳湾文化广场开馆形成联动,共同营造全城设计盛事氛围。设计周主题定为“设计让经典绽放”,主题活动时间为2025年10月29日至11月7日,为期10天。

活动板块包括开幕式、全球“设计之都”城市圆桌对话暨全球设计师大会、环球设计大奖“鲲鹏奖”颁奖典礼、第六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深圳创意设计新锐奖,以及实施“全球伙伴”计划等。此外,还有数十场覆盖全年的创意设计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塑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相匹配的国际文化名片。来自国际设计理事会、亚洲、北美、欧洲相关国家和地区的设计专家受邀参加。北京、上海、武汉、重庆等国内设计之都城市代表,以及国内一流设计院校的专家学者将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提升国际化、专业度,“鲲鹏奖”全面焕新

去年,深圳环球设计大奖正式更名为“鲲鹏奖”,寓意深圳设计如鲲鹏展翅,志存高远。今年,“鲲鹏奖”进一步优化升级,聚焦设计赋能城市与产业,对标国际知名奖项,精简奖项设置,总奖金高达400万元人民币。本届“鲲鹏奖”共收到5228件作品报名参赛,作品分别来自中国内地、中国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日本、芬兰、西班牙、新加坡等18个国家和地区。

本届环球设计大奖首次新增“行业命题”板块,紧密对接深圳传统优势产业,如服装、家具、黄金珠宝等,以及“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如人工智能、数字创意等,同时,赋能“百千万工程”助农公益项目。

本届设计周通过高层次国际合作与专业活动,助力深圳设计力量走向世界。其中,“主宾国”合作机制升级为“全球伙伴”计划,通过与多个国家与国际城市的深度合作,更有针对性地探讨国际设计力量间的互惠合作。

设计周期间还将发布《世界设计之都蓝皮书》,该书作为“设计之都蓝皮书”的首部报告,通过“总报告”“专题篇”“特色实践篇”“国际案例”等部分,为全球城市探索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的协同路径,提供中国视角的知识支撑。

同时,深圳大学艺术学部、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未来设计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创新创意设计学院等院校,将与深圳市设计之都运营发展有限公司签约成立设计周高校联盟,共同深化湾区“产学研”协同创新。

聚焦“大众化、平台化”设计福祉普惠全民

本届设计周努力打造一个智能化、社群化平台,同时也将策划举办一系列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拓展创意设计边界,营造全民参与、共享美好的城市氛围。

今年开幕活动将以一场别开生面的“设计特快”地铁快闪活动拉开帷幕。来自全球的设计嘉宾将化身城市探索者,从多个创意设计关键地登上专属的“设计特快”地铁,最终将汇聚于岗厦北“深圳之眼”地铁站,共同参与设计周开幕仪式。以地铁为纽带,开幕活动将公共空间转化为创意舞台,让日常通勤线变成灵感迸发带,充分彰显“设计之都”永不停歇的创新活力与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

此外,还将推出多场精彩活动,包括“Design TED·SHENZHEN”、《华彩欢歌:格拉斯哥博物馆藏文艺复兴大师真迹展》《深港澳数字设计三城展》,以及第十九届设计之都(中国•深圳)公益广告大赛等,助力城市美育提升。

重点关注人工智能探索世界科技前沿

全球“设计之都”城市圆桌对话暨全球设计师大会将于10月30日举行。其中,圆桌对话聚焦“设计之都如何应对AI兴起”,邀请国内外设计之都代表,分享AI背景下的城市设计政策与发展策略。全球设计师大会则设置多场专题论坛,探讨AI对产业与教育的影响,汇聚国际设计组织负责人、产业界代表及学术界领袖。

同时,2025深圳设计周将以《深港澳数字设计三城展》作为人工智能探索的重要实践。本届展览以“重塑设计边界”为核心板块,聚焦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的数字设计创新实践,构建“3+4+2”核心框架:联动深圳、香港、澳门三城资源,打造“未来之境·AI艺术探索”“新生力量·AI设计新力量”“数字文脉·AI文化传承”“共创空间·全民AI设计工坊”四大主题展区,配套举办湾区数字创新座谈会及“未来视界”先锋创意奖项,全面展示AI赋能设计的成果与前景。

多元方式,生动诠释“设计让经典绽放”年度主题

本届设计周的年度主题为“设计让经典绽放”,如何通过当代设计的智慧和手法,让经典的内在光芒得以释放?叶晓滨解读说,“经典”,不仅指深厚的传统文化遗产,也包括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年来所积淀的城市精神与产业成果;“绽放”则意味着通过当代设计的力量,让这些经典焕发新的生命力,并融入现代生活,最终惠及每一位市民。

在主视觉呈现上,本届设计周采用“藻井”这一寄托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建筑意象,它承载着古人对“天”的想象与哲思。主视觉设计以最简洁的几何图形概括这一意象,融合包豪斯与当代设计语言,直观呈现“设计让经典绽放”的主题。渐变色象征科技之光,电光蓝、霓虹紫与金属感的鲜艳配色,传递深圳的年轻、科技与活力,共同构筑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视觉能量。

在产业升级上,本届设计周着力推动设计赋能深圳的优势产业。例如,在“鲲鹏奖”的行业命题中,明确指向服装、家具、黄金珠宝等深圳传统优势行业,鼓励设计师围绕这些行业的企业提出的具体需求,进行创作,设计出既承载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市场消费趋势的新产品。

此外,在活动设置上,本届设计周通过多项高水准、可互动的大众展览,展现设计如何赋能经典。在“深港澳数字设计三城展”中,专门设置“数字文脉·AI文化传承”展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族服饰纹样、传统水墨画、历史建筑等进行数字化演绎和动态转化。

在与英国格拉斯哥博物馆合作举办的《华彩欢歌:格拉斯哥博物馆藏文艺复兴大师真迹展》中,首次在深圳集中展出58件来自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真迹,展品总价值近十亿元。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世界级艺术瑰宝。更重要的是,启发人们思考:今天的我们如何运用新的设计语言,去对话经典、激活经典。

业内大咖齐聚全球“设计之都”圆桌对话暨全球设计大会

徐挺介绍,深圳设计周的重要配套活动——全球“设计之都”圆桌对话与全球设计师大会以“AI兴起”为共同语境,分别从城市治理与设计实践两个层面组织深度对话。通过这两场集国际性、专业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大会,不仅能够强化深圳作为“设计之都”的全球影响力,也将为AI时代的设计行业提供思想启迪与合作契机。

圆桌对话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框架下的重要活动,今年特别聚焦“设计之都如何应对AI兴起”,邀请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泰国曼谷、印尼万隆、北京、上海、重庆、武汉等十余个国际国内“设计之都”代表,共同分享在AI背景下的城市设计政策与发展策略。会议设置案例分享与圆桌讨论环节,由国际设计理事会前主席、加拿大设计协会会长乔纳森·斯特莱布利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将视频致辞,力求在政策、商业、生态、规划等多个维度上形成可借鉴的路径。

全球设计师大会着眼于探讨AI对产业和教育界带来的影响和改变。大会共设置四场专题论坛,分别关注AI的应用场景、成功案例、教育转型与大湾区设计协同发展。嘉宾包括国际设计理事会、世界设计组织等全球设计专业机构负责人,来自腾讯、比亚迪、迈瑞医疗等头部企业的代表,海内外著名设计院校领军人物,以及广州、香港、澳门等地的大湾区设计机构的负责人。

新设立“行业命题”板块,推动设计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今年,“鲲鹏奖”再启新章,首设“行业命题”板块,成为推动设计与产业深度融合的一项关键探索。该板块是一个推动产业与设计融合的引擎,让创意真正引领产业现场,用真实需求引导设计方向,为人才佳作带来企业订单与高效转化的平台性机会。

王溯介绍,本届设计周紧密对接深圳市传统优势行业,如服装、家具、黄金珠宝等;“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及未来产业,如人工智能、数字创意等;以及“百千万工程”公益项目。在上述行业赛道,公开征集设计命题,最终遴选出五大“行业命题”。它们分别来自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深圳消费帮扶产品营销文创设计大赛、深圳市特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造物工场科技有限公司、领创艺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或项目。短短一个多月,“行业命题”板块就收到1072件作品,初步展现了这一模式的可行性与吸引力。

在奖金设置方面,采用“政府引导+企业配套”的模式。政府出引导资金,代表行业的命题企业按1∶1进行配套资金投入,最终行业命题板块总奖金池扩大为140万元;除了百万大奖,获奖作品还获得优先进入生产、推向市场的直通渠道。在具体运作上,“行业命题”是一个多方参与、环环相扣的融合过程,以奖项促进需求,以需求带动产业。这些命题不仅要经过学术委员会的筛选,确保其具备创新价值,更要具备产业落地的可能性。在创作与评审环节,评委特别注重“设计与产业”的双重判断。每个命题赛道都由国际专业评委和企业代表共同评审——前者把握设计的美学与创新,后者则从市场、技术与品牌角度提出关键意见。通过这样的机制,确保获奖作品是一个具备商业化潜力的“产品雏形”。

中国首个《设计之都蓝皮书》系列丛书首部报告将首发

在本届设计周上,《设计之都蓝皮书——世界设计之都创新发展报告(2024—2025)》(以下简称《世界设计之都蓝皮书》)将首次发布。该书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发起、深圳大学设计之都系列研究相关团队组织编撰,并与全球多个设计城市网络中的诸多特邀专家学者共同完成,这也是中国首个设计之都蓝皮书系列丛书的首部报告。

韩晗介绍,深圳此次发布《世界设计之都蓝皮书》希望能与中国乃至全球城市建立汇聚全球智慧的大本营,共同迎接新时期未来城市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也为中国各城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新思路。该蓝皮书除了分享“深圳经验”外,还邀请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与行业智囊共同分享经验。

所涉及的城市案例囊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的设计之都、世界设计组织的设计之都、世界设计周城市网络等多个国际城市网络的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在全球范围内也是鲜有的跨网络设计城市经验梳理,也是其最值得一提的亮点之一。

《世界设计之都蓝皮书》不仅呈现了“设计+产业”“设计+治理”“设计+生活”等多元价值维度,更展望设计如何塑造城市未来生态,系统梳理全球主要设计城市的演进逻辑与发展经验。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黄璐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