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堆积成山,电费欠缴面临全面停电,小区居民生活受影响……这是去年8月,南山区丽新花园小区因物业管理公司撤场后的真实景象。一直以来,物业失管弃管是困扰城市基层治理的“顽疾”。为破解这一难题,西丽街道探索党建引领、“托底+自治”的治理路径,实现“单一管理”向“多元共治”升级,推动治理效能提升。
党建统筹应急托底,快速破解小区治理真空
据了解,南山区丽新花园为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小产权房小区,共有521户2500余名居民。2024年8月,小区因物管费上调,住户抵制缴纳物管费,导致原物业管理公司撤场,垃圾堆积成山,27万余元电费欠缴面临全面停电,居民生活陷入混乱。
在“哨声”急促的情况下,西丽街道党工委闻讯即动,迅速启动“党建+民生”应急响应机制。一方面街道执法队紧急接管垃圾清运,让小区环境“从脏乱差到洁净整”;另一方面多次协调区供电局暂缓停电,并同步联动社区、法律顾问与住户代表协商形成电费补缴方案,化解断电危机。
这一系列高效有序的应急处置背后,党建引领是“核心引擎”,确保方向不偏、执行有力。在街道党工委的资源统筹下,构建起“党委牵头-部门联动-居民(商户)参与”治理链,快速响应多元场景民生诉求。
创新自治机制,推动小区常态化管理
应急处理只是权宜之计,如何建立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回溯?随着民生诉求平台上市民“希望建立稳定管理机制”等诉求逐渐增多,街道破解短期危机后,跳出“政府包办”思维,以“赋权赋能”激活居民自治“内生动力”,推动丽新花园从“应急管理”转向“常态治理”。
在具体举措上,引导居民参照业委会模式,民主推选5名公信力强的房委会委员,让居民成为小区管理的“主人翁”。其次由房委会临时代收物管费,并创新引入第三方监管账户,由街道、社区、居民代表三方共同监管,实现“资金透明化、使用规范化”,提升居民缴费积极性。最后,房委会代表全体住户全程主导新物业选聘,最终选定新物业入驻并签订5年服务合同,彻底终结管理真空状态。
“以前担心钱去了哪里,现在账户公开透明,我们交费也放心、安心!”一位丽新花园居民表示,这种“自己的家自己管”的模式,极大地提升了住户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从小区到园区,西丽基层治理经验成功复制推广
治理经验的生命力在于其可复制性。2025年7月,同样的“哨声”在四季青园林响起。这个拥有380余家商户的园区,因产权复杂、管理混乱,面临垃圾堆积、拖欠电费即将停电的困境。
西丽街道迅速将丽新花园的治理经验“迁移”过来,依托党建联席会统筹资源,推动垃圾清运公司恢复服务,迅速解决环境脏乱问题;同时协调区供电局暂缓停电,同步督促商户补缴电费30万元,保障经营秩序。更重要的是,促成商户推选7名代表,以提升沟通效率,并推动将水电费、管理费等缴入第三方监管账户。
如今,四季青园林通过自治管理,环境卫生、经营秩序全面优化,园区秩序焕新。
西丽街道立足群众关切,以党建引领探索出“托底+自治”的治理新路。该模式在成功解决小区物业失管难题后,相关经验被系统提炼并有效应用于园区的治理中,形成了“破解一个、治理一片”的长效机制,为处理同类基层复杂问题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西丽样板。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詹越慧
图源:西丽街道办
编辑:乔锐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5第三届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实践创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