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幼小衔接再发力,首批课程共建单位正式授牌

南都N视频APP · 福教动态
原创2025-10-29 20:33

为深入贯彻国家及广东省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幼小科学衔接的决策部署,探索新课标背景下课程共建与教学创新的实践路径,10月28日,福田区教育局在福强小学举办“让衔接更有力量”系列联合教研活动。

图片

本次活动以“大协同·大融合:共建幼小科学衔接新生态”为主题,通过主旨报告、经验分享与专家指导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示了福田区在推进幼小科学衔接方面的系统探索与阶段性成果。

区属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区教育局班子成员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全区结对园校、课程共建单位代表等28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特邀广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平枝现场指导。福田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巍出席活动并讲话。

授牌仪式:

强化引领,明确共建方向

活动在庄重而热烈的授牌仪式中正式拉开帷幕。王巍为首批22所幼小衔接课程共建单位逐一授牌,这不仅是对各共建单位前期工作的充分认可,更标志着全区幼小衔接课程共建工作进入系统化、机制化的新阶段。

图片

801x534_6901dab1a7f52.jpg?X-Amz-Content-

800x534_6901dab11ad46.jpg?X-Amz-Content-

授牌仪式后,王巍发表讲话。她表示,在当前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幼小科学衔接已成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突破口。面对新时代对创新人才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幼小衔接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奠基性作用。

图片

她提到,要从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传统模式,转向重点关注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学习适应能力和创新思维品质的综合培育,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接下来,要重点围绕环境创设、师资交流、课程融合、教研共建等方面深化实践,构建科学有效的长效机制,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作出先行示范。

经验分享:

破壁融合,展示福田实践路径

在经验交流环节,三位来自课程共建单位的代表分别作专题汇报。

图片

福强小学校长柯坚林表示,小学应主动适配儿童发展需求,实施“有准备的衔接”。该校通过开放校园场馆、共建衔接课程,打造浸润式和体验式的过渡环境,构建了以“五色花课程”为核心的幼小衔接课程体系,全面覆盖衔接关键素养,实现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

图片

深圳市第八幼儿园园长汪秀宏介绍,该园秉持“好玩的教育学”理念,通过阶梯式游戏环境、STEM项目活动及混龄游戏,在游戏中自然渗透入学准备,夯实幼儿认知与社会性发展基础;同时与福强小学深度协同,实施场馆共享、教师共研与课堂体验等双向衔接举措,构建了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实践路径。

图片

深圳市第五幼儿园园长张丹丹提出,该园以构建幼小衔接“泛在学习圈”为核心理念,系统推进学习空间拓展、校社资源整合及主题活动深化工作。通过打破空间物理边界、创设参与式学习环境,持续与小学开展双向教研、共享优质资源,有效助力幼儿在认知、社交、生活自理等关键能力方面实现平稳“软着陆”。

专家引领:

把脉定向,升华区域实践价值

本次活动特邀广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幼小衔接研究共同体指导专家叶平枝教授现场指导并作专题报告。叶教授立足国际视野,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幼小衔接的先进理念与实践模式,深入剖析了科学衔接的本质内涵与发展趋势。

图片

叶教授在点评中强调,构建科学的幼小衔接体系必须确立“儿童为本”的课程衔接观:一要关注儿童发展,重视游戏的核心价值,通过游戏化设计实现学段平稳过渡;二要关注儿童生活,将新知识与已有经验有机联结,激发学习主动性;三要关注儿童主体,充分倾听儿童声音,使其成为衔接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四要关注儿童未来,聚焦全面发展与核心素养培育,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她进一步提出,课程实施应注重儿童经验的连续性,推动游戏经验与学科知识的自然衔接,并通过幼小协同的课程编制与连续性的评价机制,共同构建科学、系统、温暖的幼小衔接教育新生态。

本次活动进一步表明,幼小科学衔接是一项需要持续深耕的系统工程。接下来,福田区将继续坚持以儿童发展为中心、以课程建设为载体,通过完善长效机制、加强资源共享和教研联动,着力构建科学、系统、高效的幼小衔接教育生态,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实践范例。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周正阳 通讯员 韦国琼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