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共东莞市委十五届九次全会提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今年也是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重要节点,促进经济生产、人民生活、自然生态相融相生,成为检验成效的关键重点。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为此,第七届南都“东莞市民点赞榜”如期而至,并于10月9日正式启动,主题聚焦“百千万 幸福莞”,面向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征集2025年以来在促进经济生产、人民生活、自然生态相融相生过程中,奋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的优秀案例。
今年9月,由东城街道与华中师范大学合作共建的华中师范大学东莞东城学校,全面建成并开学启航。作为东莞市东城教育协同创新的标志性项目,该校的落成是东城街道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也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和东莞市“学有优教”的民生事业注入崭新活力。
面对户籍人口激增与学位结构性短缺的挑战,东城街道引进华中师范大学优质资源,创新合作机制,高起点打造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华中师范大学东莞东城学校。通过优化办学层次、深化高校与地方共建、实施“双轨并进”师资培养等举措,不仅迅速补齐南片区学位短板,更以点带面,撬动集团化办学改革,显著提升区域教育均衡度与品牌力。
学校以“深耕”为核心理念,融合百年名校基因与现代教育理念,构建起高水平师资团队与育人体系,有效回应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迫切期待,为东莞乃至大湾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优化办学层次,扩增优质学位供给
创新办学机制,深化跨域合作模式
近年来,随着入户政策放宽、“二孩政策”入学高峰叠加优秀人才加速集聚,东城街道户籍适龄人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随着“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深入实施,群众对“上好学”的期待愈发迫切——既要“有学上”,更要“上优质学”。
东城街道总体学位总量基本满足需求,但结构性矛盾显著:一方面,公办学校布局不均衡,南片区等人口密集区域学位压力集中;另一方面,初中学位未来缺口大——基于年级推移法测算,高学段(初中)在校生规模持续增长,而现有初中学位供给难以匹配未来需求,亟须提前谋划增量与结构优化。
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经前期充分调研并与华中师范大学协商,2024年,东城街道决定引进国内一流师范教育资源华中师范大学,合办东城街道新建的火炼树社区商住类更新项目配建学校——华中师范大学东莞东城学校,助推区域教育体系实现系统性升级。
针对南片区人口密集、公办学位不足,特别是初中公办学位缺口较大的现实问题,东城街道于2024年4月对火炼树社区原有配套教育资源进行调整优化,将火炼树社区商住类更新单元(一期)配建60班小学与火炼树社区商住类更新单元(二期)配建48班小学,合并调整为一所60班小学+39班初中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该调整不仅有效缓解了适龄儿童入学及初中学位紧张问题,也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为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华中师范大学东莞东城学校定位为体制创新公办学校,由华润置地旗下东润公司负责配建,并按照高于常规标准进行建设。在合作办学期间,东城街道负责提供教育资源服务与管理指导,学校纳入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实行独立法人治理,校长由华中师范大学选派,并设立由街道与校方共同组成的管理委员会,负责重大事项协调。
华中师范大学东莞东城学校的标志建筑。图源:东莞东城
东城街道构建“高校支持+本土培育”双轨模式:华中师范大学选派高水平管理团队,并常态化派遣学科骨干教师、开展教师专项培训;东城街道选派经验丰富的教育管理者加入校领导班子,同时严格按市教师招聘政策遴选优秀教师,形成“高校引领+本土实践”的师资成长生态。
撬动东城连贯推进集团化办学
东城教育整体质量不断提升
华中师范大学东莞东城学校核定办学规模为小学60班(2700人),初中39班(1950人)。学校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开学,首批招生1200余人。
学校一期校区建成开办,新增公办学位2700个。待二期校区建成后,再新增初中学位1950个。新学校开办后,东城南片区的学校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匹配城市更新与人口发展需要。
目前,学校已设立“华·师说”教育论坛品牌,该平台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载体,为学校育人路径创新与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坚实支撑。此外,东城街道以华中师大东城学校为标杆,同步推进集团化办学,将16所公办校(园)纳入集团化办学网络,通过“名校带弱校”“城区校带新校”等机制,推动薄弱校快速提升、新建校高品质起步。
通过高标准高起点开办华中师范大学东莞东城学校,并以此撬动东城连贯推进集团化办学,东城教育整体质量不断提升。目前已创建跨区域合作办学学校1所、市级教育集团4个、街道级教育集团2个,参与集团化办学的公办学校(幼儿园)达16所,占比76.2%。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展望未来,东城街道将以“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为牵引,深入贯彻落实东莞市教育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通过系统谋划、精准施策,走出了一条“需求导向、创新驱动、均衡发展”的教育提质之路。以更优质的资源、更公平的布局、更特色的品牌,书写“学有优教”的东城答卷,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莫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