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闭幕,本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并发布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简称《公报》)。
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十五五”期间,我国经济将面临哪些新的条件和新的机遇?全会对未来五年及更长远的发展有何定调,释放了哪些新信号?将给经济运行和市场表现带来哪些新变量?
为更深刻理解全会最新部署,南都湾财社特推出《洞见“十五五”》系列专访。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在接受南都·湾财社专访时指出,本次会议更加突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基本趋势与制度优势,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态势,我国具备主动应对的能力。
谈及当前的经济形势,赵伟指出,结合当前近3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已投放、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下达地方的现实基础,全年实现5%的经济增长目标具备相当坚实的支撑。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赵伟
南都·湾财社:
《建议》强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如何看待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的整体经济形势?
赵伟:
经济形势研判方面,全会指出“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同时着重强调,要“勇于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相较于十九届五中全会,本次会议更加突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基本趋势与制度优势,并明确提出要“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
外部经济形势研判方面,《建议》删除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的表述,更突出“大国博弈更加复杂激烈”,同时指出我国仍具备“主动运筹国际空间、塑造外部环境的诸多有利因素”。相较于五年前,本次《建议》将“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调整为“世界变乱交织、动荡加剧,地缘冲突易发多发”,进一步凸显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但《建议》同时指出,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态势,我国具备主动应对的能力。
内部经济形势研判方面,《建议》在客观分析当前有效需求、国内大循环、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问题的同时,也强调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与制度优势。与2020年相比,本次《建议》所关注的重点,从改革与创新进一步转向需求不足、结构转型等现实挑战,如“有效需求不足,国内大循环存在卡点堵点;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艰巨;农业农村现代化相对滞后;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压力较大,民生保障存在短板弱项;人口结构变化等”。
《建议》提出,“十五五”时期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要目标突出“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在必须遵循的原则方面,新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将其置于“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之前,进一步凸显对经济发展的重视。在主要目标上,将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细化为“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
值得关注的是,二十届四中全会还涉及对短期经济的判断,明确提出“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会议强调“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结合当前近3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已投放、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下达地方的现实基础,全年实现5%的经济增长目标具备相当坚实的支撑。
南都·湾财社:
《建议》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置于更突出的位置,并首次明确提出“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如何看待这一表述?
赵伟:
本次全会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置于更突出的位置,并首次明确提出“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全会进一步强调“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或意味着要将科技创新成果更深入地融入产业实践,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并进。相较于“十四五”规划中“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表述,本次全会更加强调“合理比重”,体现出对产业结构优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的统筹考量。
在“现代化产业体系”部分,《建议》将“优化提升传统产业”置于首位。相较于2020年,文件更强调通过提质升级来巩固矿业、冶金、化工等产业的全球竞争力。此外,《建议》还规划了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与六大未来产业(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并提出服务业要“扩大开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则需“适度超前”。
南都·湾财社:
如何理解《建议》中“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提法?如何看待未来五年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建设?
赵伟:
全会提出,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并强调“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卡点堵点”。与十九届五中全会相比,本次全会提出“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体现出对删除消费与投资、供给与需求之间良性循环的统筹推进。
在扩大内需方面,《建议》分别从消费与投资两端提出具体举措,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消费领域,强调通过“合理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扩大优质消费品和服务供给”“落实带薪错峰休假”等方式,从民生保障与供给创新两方面激发消费潜力。投资领域,则着眼于“提高民生类政府投资比重”“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并注重“实施重大标志性工程项目”“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以优化投资结构、增强市场动力。
此外,会议提出“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卡点堵点”,与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精神相呼应,或预示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将步入加速阶段。
《建议》提出,从统一市场基础制度规则,规范地方政府经济促进行为,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三方面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明确强调从完善行政执法、质量监管、市场秩序等方面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并提出完善有利于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统计、财税、考核制度等。
南都·湾财社:
《建议》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正加速突破,并强调“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如何看待未来“十五五”期间我国的科技发展?
赵伟:
本次全会更强调科技自立自强的水平和对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作用。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发展赋予新定位。具体举措上,本次全会更注重教育科技人才的统筹协调发展,提出要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同时新增了“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内容,拓宽了科技发展的领域范围,或指向我国将科技发展与数字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等紧密结合。
《建议》将科技现代化定义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未来五年,《建议》认为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并强调“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重点提及“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同时,《建议》进一步强调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提出“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制高点,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
策划:王莹
统筹:李颖 邱墨山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刘常源
设计:林泳希
编辑:刘耀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