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约80%的肝癌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每年新发病例近40万。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近日举办的肝癌防治宣传月义诊活动上,肝胆胰外科张万广主任医师、项帅副主任医师指出,通过早期筛查和先进治疗技术,肝癌患者仍能重获生机。尤其是多学科协作下的精准治疗,正为不同分期患者带来新希望,而预防的关键在于高危人群建立定期检查意识。
肝癌系多重因素叠加的漫长过程
肝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张万广主任指出,我国肝癌患者中,肝细胞癌占绝大多数,其发病与乙肝、丙肝病毒感染密切相关。乙肝病毒嵌入人体肝细胞DNA后,随着复制可能引发基因突变,最终导致癌变。项帅副主任补充说,除了病毒感染,不良生活方式也是重要诱因。长期饮酒、食用被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如发霉花生和坚果),以及肥胖导致的脂肪肝,都增加了肝癌发生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肝脏是个“忍辱负重”的沉默器官,早期肝癌往往没有明显症状,等到出现乏力、黄疸或腹部包块时,病情多已步入中晚期。正因如此,我国超过70%的肝癌患者确诊时已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凸显出早筛早治的重要性。
精准打击与多学科协作为抗击肝癌提供多种武器
当前,肝癌治疗已进入多元化、精准化时代。项帅教授介绍,对于早期肝癌,手术切除仍是首选治疗方法,可以实现临床治愈。而对于中晚期患者,多种先进技术提供了新的选择。其中,钇90树脂微球技术作为内放射治疗的代表,通过将载有核素90Y的树脂微球直接送达肿瘤血管,能高效杀灭癌细胞,同时最大限度保护周围健康组织。项帅教授指出,这种治疗对门静脉癌栓患者尤其有效,不仅能缩小肿瘤,还能促进健康肝脏增生,为后续手术创造机会。
他还分享了一个成功案例,一名患者通过介入治疗联合靶向免疫治疗,最终实现肿瘤坏死并接受肝移植,至今无瘤生存超过四年。除了这项技术,介入治疗、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也各显神通。项帅教授强调,肝癌治疗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根据不同患者的肿瘤特征和肝功能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预防优先,定期筛查有助于及时发现早癌
预防始终是最经济有效的健康策略。专家强调,慢性肝病患者、有肝癌家族史、长期饮酒或接触化学毒素的高危人群,应该每6个月进行一次血清甲胎蛋白和对应的影像检查。超声检查是肝癌早筛的常用手段,操作简便且无辐射,但对小于2cm的微小肝癌,其检出灵敏度有限,易出现漏诊。
张万广主任表示,即使毫无症状,定期筛查也能及时发现早期肝癌,此时通过手术切除或消融治疗可实现治愈。在生活预防方面,他建议从多个环节入手:接种乙肝疫苗、避免食用霉变食物、限制饮酒、控制体重以减少脂肪肝风险。
对于乙肝患者,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肝硬化和癌变概率。值得注意的是,脂肪肝等代谢性肝病正在成为肝癌的重要诱因,这与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张万广主任提醒,保护肝脏需要从日常做起,别等到出现症状才行动,早期的预防和筛查往往能事半功倍。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温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