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建设银行发布2025年三季报。今年前三季度,建设银行营收和净利润实现双增长,其中营收同比增长0.82%至5737.02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0.62%至2573.60亿元。截至9月末,该行资产总额达到45.3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11.83%;不良贷款率1.32%,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净利润实现增长
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
根据三季报,截至9月末,建设银行资产总额45.3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80万亿元,增长11.83%。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27.6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4万亿元,增长7.10%。金融投资12.3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7万亿元,增长15.61%。
按照贷款五级分类划分,不良贷款为3,654.7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07.83 亿元。不良贷款率1.32%,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 235.05%,较上年末上升1.45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11%,较上年末下降 0.01个百分点。
此外,截至9月末,建设银行负债总额41.7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49万亿元,增长12.05%。吸收存款30.6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94万亿元,增长6.75%。
经营效益方面,前三季度,建设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737.02亿元,同比增长0.82%;净利润2584.46亿元,其中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2573.60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0.52%和0.62%。年化平均资产回报率0.80%,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32%。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建设银行归母净利润尚处于下降状态,同比下降1.37%,但凭借着第三季度业绩的拉动,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实现转正。第三季度,建设银行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19%至952.84亿元。
建设银行副行长、董事会秘书纪志宏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前三季度,该行经营收入、拨备前利润、净利润、归母净利润均正增长,预计建设银行全年盈利总体保持平稳态势。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5.31%
管理层称财富管理发展势头向好
从营收构成来看,前三季度建设银行利息净收入4276.0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00%。净利息收益率为1.36%,较上年同期下降16个基点。非利息收入1460.9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95%。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896.6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31%。
在业绩发布会上,谈到财富管理业务时,纪志宏指出,该行抓住资本市场结构性行情带来的机遇,财富管理业务边际向好。代销基金、第三方存管(CTS)延续今年以来较好增长态势,收入均保持两位数增速。代理保险抓住预定利率下行前窗口,加大与头部保险公司合作,二、三季度销量实现较好增长,带动当季收入实现同比正增长。托管规模保持同业领先地位,在公募基金、养老金等产品收入增长带动下,三季度当季收入实现同比正增长。
纪志宏还表示,从中长期看,随着居民财富持续积累,由储蓄为主向多元资产配置的周期已经开启,财富管理市场前景广阔。今年全球主要经济体权益类市场普遍上涨,国内资本市场明显回暖,居民投资风险偏好回升,财富管理发展势头向好。
个人养老产品扩容至16只
大模型落地场景达347个
建设银行还在三季报中披露了其在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方面的进展和成效情况。
科技金融方面,建设银行累计在15个城市注册21只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基金,并完成其中19只基金的备案;累计落地试点科技企业并购贷款项目37个,投放规模143.46亿元;承销科创债券(含科创票据、科技创新债券)118笔,共计381.82亿元;前三季度该行债券投资组合中科创债投资量同比增长超4倍。
绿色金融方面,截至9月末,建设银行绿色贷款余额5.89万亿元,较年初同口径增长18.38%;债券投资组合中投向绿色领域资金规模超2500亿元。
普惠金融方面,建设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8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976.90亿元;贷款客户370万户,较上年末增加34.55万户。
养老金融方面,建信养老金的第二支柱管理规模达7008.9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78%;企业年金托管规模达7700.4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64%;“健造”系列个人养老产品扩容升级至16只。
数字金融方面,建设银行体系化推进人工智能应用建设,金融大模型已累计支撑347个业务场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稳步增长,余额超8000亿元。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刘兰兰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年底冲刺!聚焦金融三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