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共东莞市委十五届九次全会提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今年也是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重要节点,促进经济生产、人民生活、自然生态相融相生,成为检验成效的关键重点。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为此,第七届南都“东莞市民点赞榜”如期而至,并于10月9日正式启动,主题聚焦“百千万 幸福莞”,面向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征集2025年以来在促进经济生产、人民生活、自然生态相融相生过程中,奋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的优秀案例。
清晨的虹桥市场内,人头攒动却秩序井然,蔬果清爽、蛋肉新鲜、海鲜生猛,统一的摊位、明亮的灯光加上洁净的地面,逛超市的“即视感”迎面而来。这是东莞市厚街镇农贸市场品质提升工程后,市民日常买菜的一个寻常场景。
近年来,厚街镇紧紧围绕省、市“百千万工程”部署,全力推动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截至目前,全镇已有包括涌口、桥头、虹桥、双岗、溪头等在内的20家农贸市场完成“蝶变”,市民的“菜篮子”正拎得越来越舒心、安心。
从“脏乱堵”到“净齐畅”,硬件升级夯实购物新体验
“以前市场比较旧,地面常湿滑,通风也不好。现在不一样了,干净、亮堂、分区清楚,逛起来心情都舒畅了!”正在涌口市场选购蔬菜的蔡先生说,如今的买菜体验堪比逛超市。
厚街涌口市场
蔡先生的感受是厚街镇农贸市场品质提升成效的生动缩影。过去,规划落后、设施陈旧、排水排污不畅、停车难等问题困扰着许多老牌市场。为此,厚街镇在2021年制定了《厚街镇农贸市场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设立专项改造资金,将补贴标准提高至50%,并建立镇领导牵头、多部门协同的推进机制,以“一场一策”方式精准施治。
走进厚街涌口农贸市场,功能分区科学合理,购物通道宽敞通畅。据介绍,改造重点解决了排水排污、通风、消防、停车位等一系列治理难点。桥头市场则创新性地将批发与零售独立分区,零售区按超市型标准打造,提升了购物舒适度。新塘市场对内部菜摊、招牌、灯光、排水进行了全面优化。溪头农贸市场则对内外硬件进行了系统性升级。硬件基础的夯实,为市场“颜值”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
厚街虹桥市场
智慧赋能与链条监管,筑牢食品安全“防火墙”
智慧化监管与全链条食品安全保障,成为厚街农贸市场升级的一大亮点。
在涌口农贸市场,独立的检测室和智能信息公示系统是实现智慧监管的“双翼”。涌口农贸市场副场长朱记国表示,“我们实现了检测数据实时更新、商品信息全程可溯,年农产品检测量超1万批次。”同样,桥头市场也依托食品安全检测室与智能安防系统,构建了“从田间到摊位”的全链条监管模式。据悉,这两家市场的农产品检测合格率均稳定在97%以上。
厚街虹桥市场也为每个摊位设置了信息公示屏,亮证经营、信用评价、检测结果等信息一目了然。“配备食品安全检测室,公示商户信息,既为我们提供了干净舒适的营商环境,也为市民提供了安心购物的保障。”虹桥市场场长黎文杰坦言,这种透明化的管理,赢得了商户和消费者的双重认可。
居民满意商户受益,“小市场”托起“大民生”
市场品质提升,难在改造,更重在长效管理。厚街制定了全市首个农贸市场长效管理考核办法,围绕设施、管理、交易、卫生、周边等5方面23项指标,实行月度考核通报,建立问题清单并限期整改。
“三分靠改造,七分靠管理。”厚街市场监管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通过月度考核,已累计督促整改问题近700个,问题数量月均下降10%,有效巩固了改造成效。”
与此同时,市场周边环境的整治也同步推进。厚街镇建立“日报告、突发随时通报、不定期督查”机制,组织多部门联合执法,累计检查周边商铺及摊位8500家次,整改问题约3800个,有力推动了市场周边环境的规范化、长效化管理。
在提升管理硬实力的同时,服务的软实力也未落下。多个市场完善了母婴室、无障碍通道、共享推车等便民设施。虹桥市场还新增了花园停车场,解决“停车难”痛点。
厚街虹桥市场新增停车场,方便市民。
“改造后,生意比以前更好了。”厚街虹桥市场多家档口的经营者表示,市场环境的改善也带来了更多的消费潜力,如今“生猛”的海鲜产品吸引了更加多样化的消费群体。
据了解,从硬件升级到智慧监管,从长效管理到人性服务,截止目前,厚街镇已有20家农贸市场先后实现了“靓丽蜕变”。
厚街市场监管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厚街将在完成全部市场改造的基础上,支持各市场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创新理念,从布局、产业、管理、体验、文化等多方面发力,推动市场向“规范化、智慧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努力打造“一场一品牌”,让市民的“菜篮子”拎得更稳当、更幸福,助力厚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采写/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莫晓东 通讯员许铸 罗志高